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阴霾:“心理干预”为上

(2008-06-09 23:53:54)
标签:

楼市分析

楼市阴霾:“心理干预”为上

——中国楼市“阳光晒文”之(3

2008年的端午节是首次过的国家法定节日,5月初6又逢汶川大地震四七之祭日。在谩骂的时尚潮流中,真不愿在今天多发言,骚扰自己平和的心绪;然而双祭相交,份量忒重,不能不说!

在中国所有的节日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个性最张扬的节日;赛龙舟、喝雄黄、插艾叶、挂菖蒲、缠五彩、系香包,一派阳刚豪迈之势!其文化的潜台词就是:怯灾驱害、迎福纳祥、调和阴阳、家国同在;正如同费老所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自屈原始,经唐宋至今,诗歌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文学体裁了,进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因为诗歌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和谐交融的精神常态,她可力透纸背、直激灵魂。由于诗歌的滋养,成就着文明独具的东方民族,老外茫然无解的东方民族。乃至当下,许多同胞都说不清自己民族的东方民族,悲矣!

年近百岁的国学泰斗文怀沙大师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龙”的个性最为张扬的节日,它个性所张扬的就在于——生存的理由远比生存的本身更有意义。听见啦吗?给自己一个正面的生存理由吧,足矣!

今日巧遇汶川大地震四七之祭日,灾区百姓的亲人可能走了,房屋可能倒了,但是他们重建家园的生存理由不灭。汶川的生存理由不灭!四川的生存理由不灭!!中国的的生存理由不灭——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当下常听到一个现代时髦的词汇——“心理干预”;其实并不新鲜,在中国这个词意早就有了,只不过表述不同而已。“心理干预”就是调和阴阳、平补平泻。因为“心理干预”的重要,所以儒家理念将“正心”的精神健康置于首位;祖先明智矣!

灾区需要心理干预,非灾区同样需要心理干预。我以为:当奥运圣火,在端午节前夕,映红汨罗江千年波涛之际,全民心理干预就以最为壮烈的姿态,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序幕。只是某些反映迟钝者,尚未感知或根本不愿感知罢了!

请把艾叶、菖蒲常插心田,此乃最佳心灵保健之法;患健忘症可耻哦。中国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渊源,它的轨迹;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也想品点一下中国的事情,(我奶奶早就告诉我了:说话费精神)免啦歇着吧。在中国如果沉醉于割断历史孤立地看问题,不管你打着怎样的旗号,先别自以为聪明,殊不知这叫蠢得要死!

当下的中国楼市真需要“心理干预”!

中国人的房产添置,千百年来都从不是一件纯粹的经济事件、市场行为。在家国意识的潜移默化中,房产添置只有40%属于物质形态;60%皆归属于心理和精神形态。在中国,房子本身的意义不是非常重要,然而拥有房子的理由确实是至关重要,奇怪乎!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房子一直就与美满、希望、明天、传承等积极的信念元素相合相生,因为中国人的房子承载的绝不仅是肉体,还有更要紧的尊严、灵魂和理想。为了实现这些积极的信念元素,即使穷尽一生之力,也义无返顾、矢志不俞。因此中国人的房子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地唾手可得,从来都是顽强打拼、勤奋努力的最高奖赏。

故此中国人的房产添置,早已浸透着宣言般的血液和史诗般的情怀;于是乎儒家理念告戒我们:首先以“正心”之术, 获取“修身”之法,达成“齐家”之效,随后就可以开拓“治国”、“平天下”之路了。思路清晰,法则明确,千百年如此;将房产添置放大为“齐家”之效,成功之势,毫不为过也!

难道时空行进至公元后2008年之际,“家”就不要“齐”啦? “身”也不要“修”啦?坐着、等着房子就从天上“掉”下来啦?什么凭靠自己的奋发求索,力直气壮地赢得属于自己的房子,简直就是歪理邪说、大逆不道、罄竹难书啦?喂!是刚出院的吧……

笔者题为:剥“中国粽子”观“越南裸泳”之博文的评论中,有位威廉先生评论的精彩文字,现原始摘录呈下:

威廉(过客):以我的愚见,中国人买房永远不会是容易的事,这是国情所决定的:人多地少。日本GDP值是中国的3倍,日本人均收入是中国的20倍,那么日本人买房应比中国人容易吧?错!日本人买房同样艰难,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日本公司职员一生奋斗的目标。可见,人多地少的国家不论经济发达与否,老百姓买房都非易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人会越来越富裕,买高档电器、服装,买车,出国旅游都会变得容易起来,但买房永远不会轻松!让房价到老百姓能接受的水平,以实现居者有其屋,这是不切实际的良好愿望。我是外行,不过外行人也许更容易直达本质哦!

业外人士之箴言,可谓一语见地直达本质!请各位网友不要骂威廉先生,朝我来好啦。如果骂能解决楼市问题,我早就骂啦,甚至骂得比谁都起劲,比谁都精彩!

中国的楼市绝不能简单化处治,真乃牵一发而动全身。超脱楼市的市场范畴,立足于历史人文自觉、自信、自强的高度细察之,可能脉络更清晰;引导更准确。14亿人口的大国应有大局观,应有“兼善天下”的责任感,辨证楼市、调和阴阳、和谐共生;于己、于民、于国皆利也。

直面当下楼市之阴霾,须及早导入“心理干预”。承蒙媒体的热心“关照”,楼市已是寒流暗涌;楼市壮壮阳,媒体降降火。千百年来本就是奋斗一生之目标,何必浮躁得硬要一夜间化宏图为现实呢,岂不是美丽的童话?

中国楼市哟中国楼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文权当四七之祭吧!五月初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