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楼市硬要拐也是“瞎拐”
——中国楼市“阳光晒文”之(1)
楼市“拐点”论出炉始,并即刻平地风云起。呜呼哉!与中国楼市相关联的方方面面和广大楼市的关注者,皆拄“拐”下行,可谓:神州大地蔚然成风!
楼市要形成“拐点”就象股市要形成“转势”一般;需要市场各方面因素同时综合反映,方可形成。决不是一人呼之就能全国欲出,真如此也未免太儿戏了吧?
在当前的态势下,对楼市拐点论普遍而通俗的理解是:楼市要走熊;房价要跳水。好象楼市真的要往下拐啦似的,有这样的心理预期,可以理解;“物美价廉”素来就是国人消费观的审美传统!请问是不是也要象中国股市在2005年6月6日一样;上证指数砸到998点,才可谓大快人心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果真如此,试想想:谁是赢家呢?总不至于连最起码的政治觉悟——“爱国主义”立场都丧失了吧?
即使在5.12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层面支持楼市的基本要素并没有发生质变,中国楼市不会形成拐点。硬要“拐”也只能拐出点心理慰籍的意义,毫无市场指导的价值。所以硬要拐也是“瞎拐”而已!
“瞎拐”立论一:
中国楼市为环形竞争非垄断竞争——
楼市的竞争只能与相邻开发商,相邻同类产品形成竞争,而不能与所有开发商、所有产品在等量级的市场终端进行集合竞争。比如:北京的开发商只能和北京的开发商竞争,和海南的、郑州的、长沙的开发商毫无竞争关系,因为楼市的产品是不可移动的不动产。即便在同一个城市,因由不同区位的差异性,导致产品之性价比和附加值亦具有差异性,故此还不能构成房价对比的竞争关系。
楼市产品肯定、也决不可能象黑白电、轿车等等可移动类的产品一样,能够投放到全世界的消费终端,展开集合型的垄断竞争。
楼市是环形竞争而非垄断竞争;谁能有如此的市场号召力——一呼百应的优越性?笑话!
“瞎拐”立论二:
中国楼市为复合型非单一型
楼市产品就目前而言:具有唯一的复合型特征——功用性+投资性。正由于其复合型特征,其环形竞争的合理性得到固化,必然衍生了楼市价值与价格难以整齐划一的复杂态。相对而言:如黑白电的制造商和运营商们,面对单一型产品就简单多啦,行业巨头统一,涨跌尽在掌握!
楼市是复合型而非单一型;谁能有如此的价格掌控力——一呼百应的优越性?笑话!
“瞎拐”立论三:
中国楼市为梯次化非同步化
中国生产力水平不均衡,导致经济发展亦不均衡,这是有目共睹的铁证。难道中国楼市的发展就均衡了吗?其不同步化更是一目了然。 追随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楼市也呈现,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梯次化发展趋势。梯次化所带来的楼市多元化挑战性,岂是同步化思维者所能领会的。
楼市是梯次化而非同步化;谁能有如此的价值统合力——一呼百应的优越性?笑话!
“瞎拐”立论四:
中国楼市为修正性非颠覆性
之所以认同楼市要向下拐,尚有大众化的倾向;皆因某些区场楼市的房价,呈现下调走势使然。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特殊区域市场能等同全国楼市吗?由于深港西部通道的利好,导致南山区房价急升至每平米三万、四万;但如此非理性的上涨,终将迎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搏动修正性的价值回调。然而我们不能凭此特例为依据,就死活认定中国楼市要整体回调。在中国看楼市,绝不可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胆识;“以一言而蔽之”的勇气。
楼市是修正性而非颠覆性;谁能有如此的真理牵引力——一呼百应的优越性?笑话!
综上所述:中国楼市我看,是不能满足大家万众一心、做空楼市之强烈愿望的;如果硬要拐也是“瞎拐”。“瞎拐”可解读为少数区域下拐,部分区域横盘,多数区域上拐的春秋战国之割据局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感谢大家关注下篇:中国楼市“阳光晒文”之(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