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写了100来篇房地产评论,其中有市场评价、楼市观点、产品品鉴、政策研判,转载我撰写的房地产评论的媒体机构近百家,这里整理提炼出本人对楼市的基本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上半年住宅地产一线遇冷、二线降温、三线、四线升温?“限”字当头的房地产调控只是把涨价换了个地方。
二、城市不分大小,人口不分多少,都在“规模、速度”的旗帜下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很多住宅开发企业在没有经验,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攻城掠地,仓促上阵。结果是满地鸡毛,败多成少,企业受损,城市资源极大浪费。笔者曾经发表评论,指出商业地产不那么好玩!
三、对“限购”这些行政色彩太浓的调控持批判的态度,并预料政府陷入两难:限之祸所倚,停之烈火焰。笔者在众多人期盼调控松动的情况下,撰文指出调控会做完规定的动作!
四、笔者一直以来都坚持认为,限购下的楼市表现不是市场的本相,属于人工降雨。预言:雪压竹枝头贴地,一朝红日出必将与天齐。
五、笔者认为:“短期的阶段性的且滞后的动态市场数据,不足以作为分析楼市趋势的主要依据,在政策市场的态势下,主张用博弈论来解剖楼市真相。”
六、楼市应该怎么样?能怎么样?不是一回事!笔者撰文指出,不要用理想代替事实。
七、采取限购的办法增加库存,再用资金与库存压力来逼使房地产企业降价,只能图一时之快,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八、放风银行抗跌能力强,房价下跌50%也不怕,放任老业主砸售楼处都是政府行政的败笔;
九、笔者认为,在保障房欠账太多的情况下,采取突击的办法,搞冲浪运动,会引发在数据上造假,质量上做减法;
十、诸侯经济(行政区域经济)与土地财政的形成,问题在地方,根子在中央。
十一、以敌视房地产的态度和强势的行政手段去进行调控,是懒政的态度,根本无法达到让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之目标。
十二、银根紧缩,规避了银行的风险,但因为其它融资渠道资金成本太高,增加了开发企业及产业链上其它企业的融资困难与成本,从而有可能间接催高房价。
十三、房地产行业关注政商关系甚于关心开发经营管理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信号,意味着政策向前,市场退后。
十四、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不会因为称谓的改变而改变,住宅地产不再是一花独秀,但住宅地产在房地产行业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十五、具有体系价值的商品住宅尤其是豪宅楼盘抗跌、保值、升值的功能毋容置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