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十月房地产行业在围城里左冲右突,尚未杀出重围。到了十一月,坏消息是接踵而来:中介门店批量关门,大型建材市场撤柜成风,一些品牌企业纷纷亮出降旗,业主举旗闹赔偿,开发商降与不降两为难,小开发商因资金困境频出范逃逃、李逃逃……,比起这些现象更可怕的是人大询问,主管部门刚刚反省行政色彩太浓,政策松动的苗头尚未破头而出,就被政府的“坚定不移”的给压了回去。这正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处所二乔。
不久前一家媒体要我描述一下当前的楼市形势,我用了有一个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理在国外一个讲话,谈及房价“回归”与坚持“一系列调控政策”不放松,再一次引起业内高敏感度的热议。从小觑政策,到政策恐慌,是不少开发企业对政策认识的误区,政策从稻草人变成横扫千军的机器人时,不少人开始相信咱们政府有力量,开始相信博弈论对判断中国楼市的重要作用,开始相信政府一定要走完规定的调控程序。当多数人在纠集对不对的时候,一些人关注的是可能不可能?
楼市会不会因为政策打压,形势恶化,而出现哀鸿一片,从此一蹶不振?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不会!笔者年初就说过,避免房地产过度吸金纳银,防范金融风险,破坏房价上涨的预期,促使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才是本轮调控的真正目的。除此以外,就是要打散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钢铁联盟,确保中央集权,从而保证施政方案落地。不惜牺牲阶段性利益去换取调控的胜利是本轮调控与以往的最大不同点,要向全社会证明一点:谁能主宰楼市!
楼市主体的博弈阵营很复杂,动态组合的随机性,不仅让死盯动态市场的人一再误判形势,也让相信中央政府会坚定不移地与开发商为敌的人大上其当。形势很诡秘,专家也迷茫,是因为经济的博弈与政治的博弈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体制不改革,政策主导市场的情形下,无论企业运作的能力有多强,都会有马失前蹄的危机!被动,是今天的房企逃脱不了的命运!学会在约束条件下生存才是当前房企的立命之本,活着才能等到市场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