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住建部邀市长进京是摆鸿门宴

(2009-12-18 17:22:54)
标签:

房产

地方政府官员

鸿门宴

土地出让金

北京

杂谈

        住建部邀市长进京是摆鸿门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2月18日召开全国建设工作会。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本次会议邀请了600余个城市的主管副市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参加这次会议。

  住建部以这样的方式约地方政府领导来北京开会这是破天荒第一次.12月18日的会议与地方政府有多大的关系?坊间估计本次会议可能与房地产调控及房价有关。

  国务院12月14日常务工作会议将“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作为重要任务,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预计房地产主管部门在年底会集中出台一些落实“国四条”的具体政策。

  住建部与地方政府沟通的要点是什么?

  住建部本次会议只少有2件事情需要与地方政府官员沟通:
    其一就是当前大力推行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2010年将加大建设任务;

其二就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房价问题.因此,这次会议可能是要给全国城市的副市长们“吹吹风”。

  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12年解决154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突出表现了当前基本住房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本次会议可能会下指标进行分解. 说是沟通,其实是下任务.将住房保障工作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了挂钩.
    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收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要求地方政府不得截留、滞留、分期收取土地出让金。一般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在1年内缴纳,特殊情况必须在2年内缴纳,首付不得低于50%。 这件事地方政府估计抵触情绪较大,本次会议可能会有激烈的碰撞!
    2008年底,很多城市出台的“救市”政策当中,都包含了分期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政策。 2009年初至今,大约18个主要城市出台了包含有允许土地出让金分期支付的政策。
很多城市允许开发商分3-4年支付土地出让价款,大部分城市可以分期发土地证,这样开发商就可以分期开发,大大降低了资金压力。 这些“救市”政策是建立在2009年初开发商资金高度紧张和市场低迷的基础上的。现在市场回暖,因此这些“救市”政策要收回。政策收回,地方土地财政第一个受损.不知这次会议能否功德圆满地实现民生住房的目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2月18日召开全国建设工作会。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本次会议邀请了600余个城市的主管副市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参加这次会议。

  住建部以这样的方式约地方政府领导来北京开会这是破天荒第一次.12月18日的会议与地方政府有多大的关系?坊间估计本次会议可能与房地产调控及房价有关。

  国务院12月14日常务工作会议将“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作为重要任务,同时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预计房地产主管部门在年底会集中出台一些落实“国四条”的具体政策。

  住建部与地方政府沟通的要点是什么?

  住建部本次会议只少有2件事情需要与地方政府官员沟通:
    其一就是当前大力推行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2010年将加大建设任务;

其二就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房价问题.因此,这次会议可能是要给全国城市的副市长们“吹吹风”。

  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12年解决154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突出表现了当前基本住房问题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本次会议可能会下指标进行分解. 说是沟通,其实是下任务.将住房保障工作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进行了挂钩.
    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收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要求地方政府不得截留、滞留、分期收取土地出让金。一般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在1年内缴纳,特殊情况必须在2年内缴纳,首付不得低于50%。 这件事地方政府估计抵触情绪较大,本次会议可能会有激烈的碰撞!
    2008年底,很多城市出台的“救市”政策当中,都包含了分期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政策。 2009年初至今,大约18个主要城市出台了包含有允许土地出让金分期支付的政策。
很多城市允许开发商分3-4年支付土地出让价款,大部分城市可以分期发土地证,这样开发商就可以分期开发,大大降低了资金压力。 这些“救市”政策是建立在2009年初开发商资金高度紧张和市场低迷的基础上的。现在市场回暖,因此这些“救市”政策要收回。政策收回,地方土地财政第一个受损.不知这次会议能否功德圆满地实现民生住房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