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成名于少年,那是因学生时期作文比较优秀。长成之后,显得愈发的出息,愈发的有为,发言,发文,显得格外的自信。童星出身的韩寒,一路走来被鲜花、掌声、荣誉所环绕,如同大部份才子、才女一样从很多方面张显出与众不同之处。因为不同,而往往曲高和寡。在中国出现曲高和寡,无论你是对错,都不能说是一种成功,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的道理不是其本身有问题,就是在把握时空维度上出了问题。
关于老舍、谢冰心、茅盾、巴金四位老作家的文笔在中国欣赏的人有多少,没人作过量化。但我敢说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大部份热爱文学的人是比较喜欢的。当你随意一说,后来还撰文加以确认,称四老的文笔不怎么样?这是犯了众怒,伤害了大众的情感。你今天受到为数众多的网民的“围攻”是一种对等的礼遇,不要感觉受不了,更不要企图证实自己是对的。其一,你不一定是对的;其二,面对这种大众情绪你永远是错的。
我提议,作为公众人物,一是要慎言,二是要慎行。如同你一样,你可以不卖“四老”的帐,人家也可以不卖你的帐。如果说“四老”的权威可以颠覆,那么你的那点名望,也可能被人们弃之于敝帚。
学会理性,不要概而言之的下结论。而要从学术的角度去剖析,探讨。如果真能说出几分道理,权威也是可以挑战的,切记不要给人以浮躁,狂妄的印象。
朱晓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