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二】月亮与六便士

(2014-01-10 10:04:24)
标签:

文化

蓑依

蓑依的文章

分类: 私密随感

      在我熟知的女文青们中,被熟读多次的作品排行榜中稳定地位列前几位的,一个是《红楼梦》,一个是《月亮与六便士》。虽然早已知晓这部作品,也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但各种缘分未到,直到这两天才静下心来去读。不错,是我喜欢的作品。

      很少读传记作品,总觉得它们干瘪、枯燥,什么高尔基传啊,米开朗琪罗传啊,到处都是,也没有想翻一翻的念头。《月亮与六便士》打着文艺的幌子,其实说白了还是一部传记小说,因了“小说”二字,云里雾里,让人着迷。早年读书间在课本上看到过高更的画,和他们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平平常常,却没想到背后原来有这样一个“痴人”,有太多的美被我们误读和糟蹋。我想,它应该成为很多艺术家身边的枕边书。但同时,却也觉得这种歇斯底里的状态好像更近小说,和现实太远,是不是艺术一定要超越现实,是不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会被某种东西攫取,以致动弹不得,这些都是永远的迷了。

       故事里主人公的那种疯狂的状态,实在让人着迷。哪怕我们仅有几个月的时间,抱有那种状态,我想都是非常幸福的。故事中,他的结局说不上是好是坏,但对他来说,已是完成了他长久地梦想,死而无憾。在他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心无旁骛,什么是对艺术的狂热,什么是找到自己。在读的时候,我经常会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个关于顾城的纪录片,有些相似,只不过政治隐喻在顾城身上特别鲜明,而“高更”则是纯粹为了心中的那个理解,对世界观察的角度,更纯粹。最后,他们两个人都选择了在原来文明社会的荒岛上生存,一个是激流岛,一个是塔希提岛,后者也被人们熟成为大溪地。真希望以后有机会去看看。记得当初顾城的纪录片很热的时候,一位女作家表达了和我一样的看法:很多男性有可能会接受他对感情的态度,但是女人,作为在他面前的弱势一方,怎么也不能原谅他。对“高更”也一样。那种对女人的蔑视中虽有事实存在,但总之还是一个自私的人。可两者还有些不同,好像“高更”还更让人喜欢一些,因为他不单单只针对女性,对所有的东西,他都是抱有无关紧要的态度,这样看来,女人在某种程度上还获得了尊重和平等权。

    《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一个谜。你有多热爱生活,对热爱美,就会有多少的投入。毛姆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手法,使读者阅读的难度降低,却无形中增加了他写作的难度。那些细节真实、细腻、有情感,所以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小说里的“高更”,一个可以被认识的“高更”,一个真正完成理想的朝拜者。

    所以,它是一个人的朝圣。所有热爱美的人,都应该偶尔来拜一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