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虹影:我的写作是超性别的

(2011-11-28 09:45:08)
标签:

文化

重庆

都市时报

虹影

小小姑娘

分类: 小试牛刀
  http://s16/middle/5232f019xb2c1bdad1dbf&690
                         (图片由虹影本人提供)
 
      做了母亲,她回望童年,书写女儿,带着《小小姑娘》向我们走来:
                                    虹影:我的写作是超性别的
 

   都市时报实习生  许菲菲(蓑依)

 

  虹影是位“不食人间烟火”却深接地气的人。她清瘦得像是藏满秘密的女巫,但却有着无比清洁、干净的内心,双重的表现如同她的文字一样,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在分裂中带给人回归本性的启示。

  近期,她出版了一本隽永别致的“母女书”——《小小姑娘》,该书既关于“虹影的母亲”,亦关于“母亲的虹影”,全书包含57篇精巧动人的散文故事,涵盖了虹影童年与少女时期的诸多难忘旧忆,书中还特别收入虹影四岁小女儿西比尔绘制的多幅彩色插图,母亲和女儿在这部作品里完成了一次让人动容的情感互动。

 

  ●名片: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小小姑娘》,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其六部长篇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欧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多国出版,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曾旅居海外,现居北京。

 

  温柔的虹影  即便写到残酷的地方,也透露出光亮来

  都市时报:你最近出版了《小小姑娘》,可不可以讲一下你写这本散文集的动机是什么?

  虹影:自从知道了我当母亲后,好几个出版社先后找我写关于孩子教育的书,我签过3个合同。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以故事、尤其是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效果最好。于是,有了这本书。

  都市时报:在微博中你说,这本书的写法与本人以前的作品全然不同。不同在何处?

  虹影:之前的作品是长篇,很犀利,对自己对他人毫不留情。而这本书是几十个短篇,每个短篇可独立,相互之间也有联系,是纯散文,充满了诗意,即便是写到残酷绝望的地方,也透露出光亮来,文字如珠玉,细细道来,很温柔静谧。里面有两篇谈到少女的成长,涉及了些性方面的教育,乍看不太适合幼儿,可细想,与其让孩子盲撞自我发现,走弯路,还不如讲给她听,让她知晓的好。

  都市时报: 在这本书里,你儿时在重庆长江南岸的邻居们的故事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你怎么看待在你生命初期出现的这些人和那些事?

  虹影:他们是团阴云,我站在其中,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底层百姓的命运,他们是各个时代的牺牲者,难改变世代不变的苦难命运,他们挣扎过,努力过,可是暴风雨一来就把他们吞没了。他们中也有让我永远记住的人,他们曾是那般的善良无畏,充满了同情心和正义感。像书里借我《水浒》小人书看的老头子、我的代课老师,还有邻居周姐,甚至花痴,他们无疑是我人生最早的老师。

 

  慈爱的虹影  这本书其实是女儿给我的

  都市时报:因为这本书大家称你为“会讲故事的母亲”,你平时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怎样的? 

  虹影:从怀上孩子开始,我就学习做一个好母亲。当母亲容易,当好母亲难。我会用不同于通常的“道德”去教育女儿。首先,我认为她和我是非常平等的,我不觉得她是一个小孩子。我告诉她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有时也能做出好人做不到的好事,人性和世界都是具有多面性的。

  都市时报:那是不是可以认为这本书其实是女儿带给你的?

  虹影:你说的非常好。这本写给女儿的书,其实应该说是女儿给我的。每晚哄女儿睡觉时,她都会缠着我讲故事,我就从小时候会唱的童谣讲起,“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她会背了,然后问我,“妈妈你小时是什么样的?你住在哪里?”哪能拒绝她那么好奇的眼睛呢?于是我给她讲我的小时候。

  都市时报:讲了些什么呢?

  虹影:有时我讲的是一个怪老头,有时我讲的是一只猫或鸟,有时我讲的是神秘的葡萄树,讲得最多是我的母亲,她的外婆。那些故事全发生在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窟、那些陡峭石阶吊脚楼矮小房子里住着稀奇古怪的人们。我的女儿听得津津有味。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本“母女书”和“枕边书”,算得上《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的补充。在那两本自传体小说中,自己的童年生活虽有提及,但写得不多。

 

  坚强的虹影  我是女儿身男儿心

  都市时报:很多人说你是“脂粉阵里的女英雄”,是不是要反驳一下?你觉得你是小女人类型吗?

  虹影:如何归类是他们的事,小女人或大女人,我不太在意。我是女儿身男儿心。男儿心也并非看不起女性,而是说性别在我身上不能说明什么,一句话,我的写作是超性别的写作。我的成长过程,没有受到一个女孩子应得的呵护,我必须比男孩子更加坚强,面对许许多多人生难题。这样好。我一生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如果你把我这种人生态度,称作女权主义,那就不太妙:因为没有多少女知识分子有过那样的成长经历。而现在的女权主义,过于知识分子气。我可以说是一种前理论的女权主义者,命运预设的女权主义者,行动的女权主义者。

  都市时报:我们注意到你是从诗歌转向小说创作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当初写诗只是青春澎湃的激情所致吗?

  虹影:我一直是一个诗人。诗与小说的转换,只是形式,内容不曾改变。我写诗,是我的生命所需,只是之前没有出版而已,不过在台湾近年也出版新诗集《沉静的老虎》。诗一直是我的生命,不可缺少。

  都市时报:女儿的出世,母亲身份的增加,对你的写作有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虹影:未做母亲前,像一片鹅毛,飘来荡去。做母亲后,站在大地上,神定气足。写作时,也多方位。有人说过,如果有一天,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感动你,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愤怒,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悲伤流泪,你便知道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付出了什么。而我依然会被感动、依然会愤怒,依然会悲伤流泪,不能不说是我从不停止热爱生命,尤其是对给了我生命的人充满了感激。

  都市时报:你认为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从你的基因中遗传下来的性格或品质?

  虹影:忧郁和思考,她看这个世界的眼睛里就是如此。可是她比我明亮欢乐得多。她很善良,看见一只蚂蚁死了,都会哭很久。

 

  自信的虹影  做菜喜欢想象和创造

  都市时报:你觉得国外的生活带给一个女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虹影:一种观念,多方位的。

  都市时报:旅居海外多年,为什么想到回国来生活? 

  虹影:我从2000年从英国回北京居住。多年前,我曾读过一首波斯长诗《鸟儿的故事》,里面有一群鸟儿历经千难万苦想寻找鸟王西姆格, 鸟儿最后发现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想寻找的鸟王,而且西姆格就是他们中的一只,或者就是他们中一部分或全体。无论是写作或是心灵依托,皆是如此。

  都市时报:你喜欢美食,喜欢做饭,在这么多国家中,你最喜欢哪国的食物? 

  虹影:最喜欢的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的食物,也喜欢印度的。我做菜时喜欢东西结合,自成一体。有个著名的厨师,在一本书上写,他说一个人一生应该做两件事情:一是写一本食谱,再种一棵橄榄树。这两件事情我都没有做。因为我从来也不看食谱,也从来不相信食谱,食谱对一些人会有引导作用,但对食物喜好或者到了一定喜好程度的人,不需要,因为那是教条,限制人的想象和创造,做菜恰恰就最需要这想象和创造。橄榄树我没有种过,在我心里我一直有棵橄榄树在生长,那在阳光下闪耀变化的细叶,片片都像羽毛在飞舞,随风摇动,将上帝的祝福传达到人间。我有一种橄榄树的心态,以这样的心态,做任何一道菜来说,我都要求做到最好。

  都市时报:你认为中国女人最基本的生活品质是什么?

  虹影:一个女性独立的思想和经济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