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边缘人发展方式大学人群友来学校校园 |
分类: 2011 |
在评价大学质量的时候,我想,应该加上一项重要的指标——大学“边缘生”的生活状态和质量。
在每个大学里,都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游离于“组织”之外,基本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更不会出现在学生会和社团之中,他们在别人看来,我行我素,令人会有“自闭”之感,这个群体有一个很生动的名字——“大学边缘人”。大致说来,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积极边缘人,这些人将自己的兴趣和设想发展到极致;二是消极边缘人,这类人也不经常露面,但大多数的时间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然而,这两类人,在不同的大学所占的比重会有天壤之别。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调查,在某所大学内也有占少数的边缘人,然而这部分人,在毕业之时,已经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画家、媒体人甚至是出版商。他们除了上课之外,基本与班级没有任何联系,同学聚会联系不到他们,竞选班委他们自动弃权,他们忽视群体,但坚持自己的理想,用意志来完成成长的蜕变,而这用了大学四年的时间。脱离群体,更多的是他们性格使然。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是对人群充满恐惧感的,对于此,有些人选择了脱离人群,过自己的生活,而有些人选择直面人群,直到头破血流,相比较而言,显然前者是更智慧的选择,而积极边缘人他们多数都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
显然,这个学校之所以有这样好的、自由的发展方式,得益于整个学校的氛围和政策,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所大学的整体素质。
而在我所知道的不少学校,也有很多的边缘人,但是这些人大都宅在宿舍或泡在网吧,或者谈情说爱,更或是在街上整天游荡。这类人也距离集体远远地,也有自己的发展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消极边缘人。不思进取,游手好闲成为他们最主要的状态。
我所在的学校,历来有“考研基地”的名号,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学校的边缘人也有不少,但他们选择的最多的方式就是泡在图书管里,在自习室里,读书,所以每每有好友来学校找我,看到我们学校的整体氛围都不禁感叹:果然名不虚传。或许这些学生没有好的特长,也会失去一些锻炼能力的机会,但同样的是,他们的确是因为发现自己不适合人群选择了独自读书学习,相比较那些整日迷茫的学生来说,他们显然是成功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大学边缘生的生存状态,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大学生的性格比例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学生,作为一名成年人,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过意志的生活,这本身就是素质的表现。不管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最终是否达到了,但这个在浮躁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过程,是最值得回忆的,也是最催人进步的,它是各种素质共同结合的过程。只要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足够了。
大学边缘生,没有错,关键是你是否意识到,并且有了想法,并开始自觉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