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日晚上无意间看了《新编辑部的故事》的剧组颁奖电视转播,我顺便关注了一下演员阵容和编导郑晓龙。我记住了这个宣传日,是因为第二天《新编故事》计划开播,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偏偏被420地震给生生堵在演播室,没能与观众见面。
因为葛优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曾经是我的最爱,难得的是里面出现的龙套演员多是当时的明星及后来的影视大腕,那台词、演技令我捧腹之余回味无穷,今天再看原剧,虽然音响、化妆、摄影都显得原始朴素,但剧情、台词、演技还是令我发出会心的微笑,且津津乐道,百看不厌。
《新编故事》终于还是开播了,我没赶上看首播,只好网上搜出看了前两集。观看前就听老妈说过,这剧怎么那么闹的荒,老在斗嘴耍贫,听了老妈的负面评论我还紧着解释,说这种剧就是语言取胜的,自然会显得贫嘴贫舌的,对于老人而言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听不懂剧中时尚的语言。
早就知道续集难以超越前剧,可看了《新编故事》让我有呕吐的感觉。同是一个编导,号称五易编辑,写了十几年剧本,竟整出一个四不像来。要台词没台词,要演技没演技,要思想没思想,虽然大量使用了多年来流行的网络、小品语言,但让人觉得观众是被编剧、演员按在电视前强行硌着,与其说是想笑,不如说是想哭。
要是不提《编辑部的故事》,不提李冬宝,观众也就当一个新剧看看、乐乐也就罢了,可扁扁要装疯卖傻地往经典名剧的热脸上贴自己的冷屁股,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二十年的岁月变迁,不只是改变了年龄,一切的一切都变了,狗尾续貂的傻事还在被大张旗鼓地搬上荧屏,真怀疑是这二十年的环境食品污染把导演、编剧都毒傻了,可惜很多观众没能一样变得弱智、痴呆。
文化的低俗化总应该有个底线吧?好在《新编故事》里的演员阵容都不是我喜欢的,也许后面的戏里会出现若干被邀请来捧臭脚的影视名角,但依我的拙眼,谁出演谁倒霉,这明摆着往粪坑里跳,将来想洗都洗不干净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不属于我操心的范畴,我怕痒就别去找人来硌着自己,在网上搜来老编辑部的故事我自娱自乐就是了,大不了被说成保守党、奥特曼,没啥了不起的,鞋穿在我脚上,舒服不舒服我心知肚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