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的有个毛病,就是有卖弄医学术语的喜好。
退行性病变算个医学术语,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一天天增长,人体的各部位会出现轻重不同的衰退。这解释应该属于通俗唱法,不学医的人也可以理解。简言之,人老了就无法避免的遇到退行性病变的困扰。没法子,用旧了,用久了的器官、功能不磨损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旧水管里的锈蚀,轮胎轴承的磨损,电线原件的老化,不管怎么用心保养、维护都是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死亡。
我不是想讨论医学问题,不从医已经很久了,现如今转行研究医学养生的大军浩浩荡荡,不缺我这个正规军出来的逃兵。医学给我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我多么了解人体解剖结构、病生理机制、诊断治疗流程,医学给我的最大受益就是学会客观地看世界、看生物界、看人类,教我学会推理、判断、洞察,培养我认真、严谨、灵活的处事能力。
作为医生,对理性的要求高于感性,而弃医从商后,被压抑的感性被逐渐解脱,商场上对EQ的需求高于IQ,因此,悲天悯人时有发生。本来是个无神论者,混着混着貌似又相信世界被某种超凡的控制力所左右着,不是个体所能抗衡的。那么就听天由命吧!
昨天闲聊,说到卫斯理的科幻系列,又提到阿凡达,说人类早年的头发是有交流功能的,只不过现在退化了,没有了感觉,也没有了传递信息的功能,现在人类的头发就剩下装饰和遮掩功能了。我不知道严重谢顶乃至剃秃了的人是不是意味着彻底放弃了与人通过头发交流的功能?
人类的退化很多,比如尾巴,比如体毛,比如一些腺体。这些器官功能的退化都是随着人类进化过程而逐渐被淘汰的,所以,有进化就有退化,这是符合矛盾的统一论。我们的思想、语言大概也遵循这样的规律,有进就有退。进步不一定代表先进,流行不一定代表正确。就像旋转木马,奔驰着还在原地,不管多快多久,跑死也没有跑出半径,跑出圆周。
扯了这么多,其实是这几天遇到些人和事。比如读了懒村姑《夫妻肺片》里的部分影评,虽然提到的电影几乎无一例外的没看过,但评论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深度都令我浮想联翩,电影不一定要看,因为很难补看,而影评可以让我参与村姑的消化吸收过程,可以让我心智减缓“退化”。读书看电影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文化的退行性病变如洪水猛兽,也许是我多虑了,因为我的老化而变得视物不清、是非难辨,莫非这被称之为代沟?
还有不久前才关注的某资深博主,粉丝众多,身居风云混得风生水起,突然宣称偃旗息鼓退出江湖。读其长篇大论云里雾里,虚拟和现实交汇,很像文人相轻,又似口水之战造成内伤。看来文学这玩意还真是个软刀子,杀人不见血,苦了有点才华的,或者说被誉为有点才华的,再或者是自认为有点才华的,惨烈有余。
有时候我也郁闷,写字写到迷失自己,本没有目标,本不求回报,可怎么写着写着就攀比起来,就在乎自己的文字是不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就怀疑自己的文字是不是存有价值。文字之路越走越迷茫,就像只木马。
以文会友,以文沟通,既然头发没有了交流的功能,那么就只好靠语言文字了。头发是自己的,语言也应该是自己的,虽然语言的自由是受约束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吹吹打打,吞吞吐吐,有屁就放。闷骚也好,闷臭也罢,趁我们还没有患精神退行性病变,大脑还没有患老年痴呆,有能力记录下心理历程就不该停止笔耕,文字可以不公开,可以不哗众,可以只道天凉好个秋!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又接到了那个骚扰一年有余的电话,这次是他有记载的第4个新手机号码了,要说得一个烂粉真是不容易,可见感情泛滥的威力比理性要强大,交一个损友、遇一枝烂桃花、踩上一堆狗屎足以败坏自己的好心情。我们都不喜欢“小强”,可小强就偏偏具有顽强的生命、生殖力,我们无法彻底消灭它们,只好与之同处一室,这世界毕竟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要是说上帝有公平,就体现在这儿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