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日记摘抄(六)——有朋自远方来
(2011-05-13 23:09:59)
标签:
比利时郭林家常菜巧克力草金鱼礼轻情意重 |
分类: 人在旅途 |
术后第10天
北京经历了两天的春雷春雨,今天阳光显得格外灿烂。室内方两日,室外已换季,一场春雨一场暖。黄色的迎春,粉色的桃花,白色的玉兰让位于嫩绿而退居二线了。杨花先于柳花开始了飘飘洒洒,小区内干枯了一冬的池塘已注入了少许清水,八尾小鱼列队在池塘里探险,似乎在寻找着安全的港湾。
我难得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漫步于小区的花间小道,与飞车的男童擦肩而过,与轮椅中的老人分享着阳光春风。推着童车的小妈妈、老妈妈、小阿姨们时聚时散,大众健身器材旁多是运动或静坐聊天晒太阳的老太太,显然,女人更长寿,女人更扎堆。
几个老太太站在池塘边唱起了一台戏。其中一位咧着门牙都退休了的大嘴,像是这4-5个人中的主角:“……有25一个的,人家就给我买15的,你说怎么办?”,旁边有人说:“你留着钱干嘛?置房子还是置地呀?”,“我买飞机!”,“你还想上天啊!”,“老姐姐,想开点吧!留着钱干什么!……”。哈哈哈哈,我身后传来一串爽朗的大笑,显然这伙老太太活得够潇洒,有没有钱不重要,活得开心快乐就好。
在池塘边我站了好一会,就想知道那7条红色1条金色的小鱼组成的编队到底是锦鲤啊还是和我家鱼缸里活蹦乱跳的草金鱼同种?远处还有一尾落单的小红鱼,估计这个小家伙一时半会归不了队了。我宁愿相信它们是锦鲤,因为我更喜欢锦鲤。当然,如果是草金鱼的话,它们或许会活得更好更长久,鲫鱼比鲤鱼应该更易于生存吧?
由于手术,从美国、德国回来的同学我一概不见,但比利时回来的同学我是一定要见的。又是几年没见过了,她回来半个月里我们电话约了几次,包括一次她从台湾打过来,都是因为我的手术一直不便安排会面的时间,再过几天她就要回去了,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见见,一起吃个饭叙叙旧。自从入院到回家休养,我是任何社交活动都没有,此次解禁希望自己不要太辛苦了。
如约,我终于见到了老同学,这是我术后回家接见的第一个外人。一见面,她说我看起来好像有点虚弱,这评价应该没有夸大,悍妇变淑女我容易吗?在小区外的“郭林家常菜”坐下,点了几个北京菜,每道菜的口味都大不如从前,这地方我有好几年没进来吃过了,这次是因为我不想走太远才选择了这家连锁店。
记得该店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出的招牌,只要“郭林”开业,一条街上众多餐馆除了“郭林”门口有等座的外,其他馆子基本是工作人员多于顾客。最早“郭林”上菜都是服务员端一个竹笸箩,几乎是一次上齐所有的菜品,很有特色。而且家常菜还真有家里做出的味道,菜量也很多,餐馆的定位应该是在工薪阶层。后来才知道,在我和同学吃饭后不几天,这个开业有10年的餐馆悄悄地关张了。
同学万里迢迢来看我,竟还特意给我买了水果,并坚持饭后埋单,我说我应该尽地主之宜,可还是没有说服她,看来“比利时小人”真把我当病号了。最让我高兴的是,她给我带来了一小盒比利时鲜巧克力,这实在是难得,万里之遥她要携带许多行李、礼品,回来又有诸多亲朋好友要送礼,她竟还给我留了一盒,可见她是下决心一定要见到我,真不愧是老友啊!礼轻情意重,令我欣慰、感动!看到巧克力那精美的包装,令我想起在比利时她陪我去买鲜巧克力的情景。我还向她求证了一件事,就是在北京我发现一个号称比利时品牌的巧克力店,经她证实,该品牌的确是那种我在比利时买过的当地最好品牌,看来我的记忆还是不错滴,要不我怎么觉得那店里的巧克力好吃又奇贵呢!
实在是我身体太弱,不能多陪她,席间我们还各要了一瓶燕京纯生,她说要冰的,还说啤酒不凉没法喝,我说我身体欠佳,还是要常温的好些,这样一来我俩只好各要一瓶。这也是我术后第一次哈酒,啤酒养生这是我同学的理论,当然,我也认同。在比利时哈酒是不需要下酒菜的,因此,我同学也不在乎桌上那几个不上档次的家常菜,就当口渴喝饮料了。
时间很快就过了2个多小时,餐馆要下班了,我们也该起身离开,分手时与她拥抱说了再见,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我独自提着重重的水果往家走,按说现在我不该提重物的,但这重量比起友谊的分量来说实在又算不得重,何况那里面还有一盒比利时巧克力——我的最爱。
这一天活动大发了,晚上很累,破例早早就寝,手术还真是伤元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