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神曲非彼神曲
(2011-01-26 13:47:29)
标签:
德国神曲纳西古乐锣鼓经忐忑 |
分类: 闲言碎语 |
觉得自己有些感冒了,球友妹妹网上推荐我听神曲。貌似有网友在签名里提到过,但一直很忙忘了找来欣赏,今儿闲了,就百度神曲,竟然版本众多,打开第一个视频,下了偶一跳,以为自己找错了门,遇见跳大神的了。
不甘,又打开另一个网页,还是没有听到想象中的神曲之音律。看来又是想当然了,以为神曲应该令人赏心悦目,应该养心顺耳,实在没想到竟有如此之唱法!纳西古乐的原始呐喊听起来也比这个据说德国回来的歌唱家的演唱令我心旷神怡,起码纳西古乐里那上天入地的声音穿透力就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还有让我不解的是演唱者的穿戴与表情,不古不今,不中不洋,挤眉弄眼,面部狰狞。戏曲里出现的各种面部语言根据剧情可以理解,一招一式可以补充词曲中的情绪表达。而这神曲忐忑里的“呆一个、呆一个、呆一个呆……呆、呆、呆”,真是够水平的呆,无歌词的忐忑,“啊,噢,啊,噢……”
此曲之神据说还在于久听醒脑,调动人的情绪,老人听了神采奕奕,中年听了焕发青春,青年听了手舞足蹈。据说学此曲有锻炼身体,疏通经络与气血之奇效。大概我听的次数有限,除了头皮发紧,神情忐忑外,并没有感受到其中神来妙曲的健身疗效。
《忐忑》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夸张变形,独具新意。这无字天书的哼哈之歌,配上民族西洋、民间专业及戏曲唱腔,真是混搭而就的极品音乐产物。我不是音乐人,不懂得其中的美如何去欣赏,纯属外行看热闹。但我能感觉到演唱者的辛苦,感受到唱法如同“蹦极”般挑战自我的难度,真TM给力,累死没商量。
音乐、歌曲对我而言应该是对语言表达不出的情绪的宣泄,也许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很难用传统的音乐形式缓解压力,神曲《忐忑》的网上爆红,不同版本及填词的炒作说明了人们的茫然与空虚,无所适从,竟然还有百人同台忐忑,偶滴神!不知道这嗷嗷叫的一群台上演员与台下发生共鸣的观众会不会招来外星人或者另一个世界的神马东西?
前一篇:爱,只要是真的,都是动人的
后一篇:迟到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