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消费者
(2010-08-02 13:02:27)
标签:
手绢唐山大地震涨法段子黛玉杂谈 |
分类: 闲言碎语 |
俺是个消费者,俺的消费能力实在有限。
俺去商场,消费的是银子;俺去饭店,消费的是食品;俺开车,消费的是汽油;俺上学,消费的是脑子;俺恋爱,消费的是感情;俺进电影院,消费的是眼泪(哭与笑的眼泪);俺打球,消费的是膝盖,等等。
前两天看了个段子,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看的,所以别说俺剽窃,俺是的确不记得了,又没有烂笔头的好习惯。段子说的是某电影院放映《唐山大地震》,入场前每人发一条手绢,大家都排着队领。一哥们排到后要求领2条手绢,问之,你看什么片子?“王中王”这哥们张嘴就答。“这个片子不需要手绢,不会哭的!”工作人员很干脆的拒绝提供手绢,“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哭?”这刺儿头反问,于是他拿了2条手绢,向“王中王”放映厅走去。
俺以为这哥们是个牛人,谁知道他是不是黛玉转世成了男儿身,保持了喜欢消费眼泪的习惯呢?再说,一般人看“王中王”当喜剧看,没准他当悲剧瞧,再不济,看着喜剧想着悲剧,想着自己的悲惨转世,哭一把自己也情理之中。其他场合咱哭不出来哭不爽,到电影院里爽爽地嚎啕大哭,谁也不认识谁,哭完起身走人,出门各奔东西,实在是件靠谱的事。花钱来哭的,如同花钱来笑的一样合情合理宣泄压力。
有人不喜欢煽情这个词,觉得不登大雅之堂,其实,煽情是个挺形象的词,像扇阴风点鬼火一样生动。对于缺少刺激的人来说,有本事的导演才可能打开这些呆傻蔫痴麻木不仁的观众的泪管,让积蓄很久,长了青苔的泪水哗哗泄出,这容易吗?!
《唐山大地震》俺还没时间去消费眼泪,虽然女儿网上已经订了票。看过该片的朋友都没遇到发免费手绢的感人场景,也许他们看得太早了,影院的手绢还没有准备好。俺在想,要是俺拿着手绢,一定要保持黛玉的范儿,用拇指与食指捏着手绢一角,轻轻地沾一下左眼,再沾一样右眼,万一没有眼泪趟出,俺也要这样淑女一番,摆个POSE。
记得当年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全场哭的震天动地,俺旁边的一个母亲带着一个4-5岁的男孩,母亲哭得像个泪人,男孩开始还坐在母亲腿上东瞧西看,后来就面向母亲,两眼盯着一直在不断擦拭泪水的母亲,突然“哇”地一声,压过了电影里的哭声,周围观众的泪眼刷地射向这母子俩,场下的表演盖过了屏幕上的。显然,孩子的哭是因为母亲,是因为自己莫名的恐惧和悲伤。
以前俺就说过,俺随着影片的情节时常会笑,那纯粹是因为演员、角色的功劳,而和着影片剧情的哭,就不一定是戏演得感人了,有可能是触景生情,或者是无意中掀开了俺的旧伤疤,再或者是俺想到了什么与影片不相干的故事。
现在自发的笑多数是在打球的时候,或者是在看到滑稽可笑的人与事,还有观赏那些编排可笑的相声、小品。俺以为俺还有一些消费笑的能力,好像整体消费水平与过去相比下降了很多,但相比之下俺还不是最穷的消费者。而俺哭的消费能力同样也是下降了不少,估计用锥子扎一下都不会“哇哇”地哭叫了,对于内心深处的痛,也已经仔细掩埋,生怕不小心被拔出萝卜带出泥。
近来北京房租暴涨,租房成本一下增加20%多,其他成本还不知道是怎么个涨法,俺为这事哭不出来,见怪不怪了,谁让俺是个普通消费者呢?还是个有限的中低水平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