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论是神是魔都要送礼

(2010-06-28 21:29:54)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言碎语

  最近帮助爹妈整理敦煌文献的藏汉译文,主要是输入电脑。

 

  早在1981年老妈就千辛万苦地完成了初稿,那个年代,老妈及其同事以英译本及藏文拉丁转写文稿作为依据,把一些敦煌文献整理翻译成了汉文。当然,那时没有电脑及文字处理设备,全凭手写,然后自己刻版,油印成书。近些年,那些流入国外,尤其是英国的敦煌文献,被英国人做成影印本出售或传上网共享,因此,老妈及其同道又萌发了重新整理翻译的愿望,开始了艰苦的修订工作。

 

  对于退休20多年的老妈来说,重操旧业,重新翻阅资料,推敲字句顺理成章,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民间文学对我来讲比较遥远,虽然耳濡目染,茶余饭后没少听父母说书,也经常听见他们为了某一个故事,某一句译文争论不休,但真正参与其中还是第一次。

 

  面对那些字句、段落间由于不断的修改、覆盖已经面目全非的油印手稿,加上老妈的繁体字及已经废除了的文革简体字,像我女儿那样的年轻人是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的,只有靠我这样的繁体认得,“简体”写过的“中层知识分子”才可以对付。实在看不懂的时候,让老妈帮忙读出来。以前我没注意过,老妈的发音竟然南腔北调,或者干脆不着调。老爸的解释说是年龄的缘故,我还无法断定,但感觉这不是一件好事,但愿与早期的老年痴呆无关。不知道老妈执教的年代是怎么“误人子弟”的,也许她年轻时不能这样跑调?

 

  除了文字书写方面的辨认困难,更麻烦的是这些译文都是像考古一样,通过研究残缺不全的资料,经翻译、拼凑、推敲、整合而成,有时候不知道前言后语,也不知道原著是否就有错误,导致名字混乱,难以还原。还有一些词句无法求证其意思,词典里没有,涉及领域不详,或者是太广,让我们俗家弟子不得而知。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无法知道是个什么饰物、法器、工具、用品,总之,除了推理,音译以外,无法准确译出原文。

 

  许多故事都是讲神、人、魔之间的事,三者之中人永远是弱者,不是被魔吃了,占有了,取走了魂,就是被魔降服了,被神、魔控制了。魔似乎有好有坏,人总是在拜神送礼,对魔也要不断打点,以求活下去。通过送礼的过程,人可以日子越过越好,身心越来越好,哪怕没有了自己的魂,也会在“火不灭,水不湿的魔地”平安无事。

 

  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是时代的缩影,故事里所有的动物、植物乃至石头都是有生命的。读这些故事,可以看到远古与我们现代社会很多都是相似的。比如,我们这些小百姓,总是最弱小的,我们要敬着比我们强的,不论是神还是魔,我们其实不属于自己,谁想拿走我们的生活、生命都可以随时拿去。我们可以没有灵魂的存在,像行尸走肉;我们可以快乐无忧的生活,反正我们都是在如来佛的掌心,否则,我们就要修成佛,变成魔,去取人及其他动植物的一切。

 

  好像这么推理有些消极了,那就积极起来吧,记住:神、魔都喜欢礼物,上供吧,这样我们或许会活得好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