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
(2010-04-20 11:58:36)
标签:
土语老爷子俏皮话北京话扣饼 |
分类: 借题发挥 |
昨儿,我有幸看了博友的“这些北京土语你认识多少”的问答,对我这个北京生、北京长、有北京户口本的北京人来说还真是虾米了。虽然博主挑选的40个土语我多数都认识,但还是有几个拿捏不准,百度一下,还真有不少收获,有些认不全,但八九不离十。为大家摘几段经典的,供各位欣赏一下京片子的风采。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儿不露脸儿。”这是一个北京哥们儿编的顺口溜儿,从中不难看出北京话的特点。
北京话确实很好玩儿,有句话说“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说的是北京打招呼的方式,东城人见面儿第一句话是“喝了么您呢”(北京人有早上喝茶的习惯);西城人则会说“吃了么您呢”。论起来,要真说北京土话,您都不见得明白人家说什么呢,打个比方,有人冲您说,“瓷器(器轻声),这哪儿去呀?”听懂了吗?人家是跟你说,朋友(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那是好朋友的意思),这是要去什么地方呀?
除了爱说些密码式的土语,北京人还有说俏皮话的传统,一张嘴,这俏皮话可就跟着来了,两口子吵架,这进来劝驾的先来一句,“呦,这怎么话说的,您这可真是饭馆的菜,老炒(吵)着呀!”就这一句,许吵架的两位就都能逗乐了。
“说你一大老爷们儿家,一大清早儿的就站在当院满嘴跑火车,半点儿不着调。我隔着窗户纸这都运一脑门子气了,您这是唱的哪出儿啊?对,没错,就说你呢。”
“你还别跟我揣着明白装糊涂。原本一老实巴交的人,现在学会耍猫儿腻了,成天介当街晃荡打油飞,时不时的整出点汤儿事,再不就是胡吃闷睡。你自个儿照照镜子去,好嘛,活的越大越抽儿抽儿,整个一嘎杂子琉璃球。成天逮谁跟谁扯皮不说吧,办事儿也没个准谱儿,交代你屁大点儿的事儿,你说你放了我几回鹰了?合着我那点儿吐沫星子全打了水漂儿了!”
“你瞧你平时那个德行,样儿大了你!装的人五人六儿的,还挺象那么回事的。实际上满肚子的幺蛾子,除了整天游手好闲,要嘛就是鼓捣点儿嘎七马八的事儿出来。要是结识了个有点儿来头的,好嘛,你拉多晚儿也得老着脸死命的巴结上。实在闲的发慌,也是跟那帮小混子起哄架秧子,打联联。走在街上看见个半老徐娘你都不错眼珠儿的盯着人家看。哪天遇上个概儿不吝的,给你一板儿砖,你就知道什么是肝儿颤了。”
“你说你们家老爷子也怪不容易的,千倾地一根苗,还巴望着你能出息,平地扣饼呢。你不但一点长进没有,还成天让老爷子吃挂落儿,给老爷子折腾的五脊六兽的,跟着你转磨磨。一数落你几句,你就蹬鼻子上脸,长行市了你,嫌老爷子絮叨儿,车轱辘话来回说。现在踏实了吧?那点儿家底儿全让你攘秃噜了吧?蹦子儿没有看你还能鼓捣出什么花花肠子来。就欠让你成天介吃棒子面糊儿糊儿,顶多白饶你一碗凉白开遛遛缝儿。还甭跟我耍哩格儿楞。敢情你也有脚底下拌蒜,掰不开镊子的时候儿,平时那大嘴叉子一张不挺能白活的吗?麻利儿着呀,怎么变没嘴儿葫芦儿了?费了半天的吐沫,我也不跟你嚼舌头了,借光儿,我找个豁亮的地儿焖得儿蜜去了。”
不知看官瞧明白了没?我是笑喷了,许多句子我都亲耳听到过的,佩服得不行,完全不打嗑呗儿,一气呵成。老北京人说话常常是一套套的,骂人不带脏字,俗称“损人”。
就在今天外出午餐时,我听到邻桌几个食客聊天,语言也是丰富,显然不是北京人。其中一位讲到一次与客户喝酒,说道:那人一看就是四十多岁,两眼犀利,你知道他多大了?六十多?没错!可看上去年轻,一看就像扛过枪,杀过人的……。我差点没喷饭了,这形容够独特的。
经常听的旅游节目里,每次都邀请1-2个嘉宾游客讲述自己的游记,有的人就词汇贫乏,总是“特别、特别地”形容自己的感受,实在难以让听众共鸣与遐想。汉语言真是丰富,我久居京城,能有机会听到老北京的调侃,长期受到文化传统的熏陶,实在是三生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