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吸血鬼
(2009-11-30 15:45:36)
标签:
吸血鬼译制片女儿一元暮光之城爱情价格 |
分类: 闲言碎语 |
去看吸血鬼之前,女儿侃侃而谈《2012》。她说这部片子完全没有悬念,刚刚觉得你要入戏了,一下子又被导演从戏中提溜出来了;刚有些感慨,还没做出呼应,就被导演破坏了情绪。比如,巨大的世界级文物壁画被震裂了,“咔、咔、咔”从上向下裂开,眼见裂缝要劈开画面人物的头颅了,我心里一沉,多可惜啊!但结果是裂缝“咔”地转了方向,从壁画中两只相向伸出的手指间隙穿过。我没看过《2012》听她叙述令我发笑,觉得导演很会调戏观众,敲诈女儿这样的影迷真是可恶之极。
《暮光》的影碟与小说看过多次了,坐在影院中对这个美丽的故事已经没有悬念。女儿坚持看原版的电影,不喜欢译制片的配音,这点我很赞同。从国外回来后,几乎无法欣赏译制片的对白,像无声电影加了配音,还不及双簧表演看得舒服。面对巨大的荧屏,震耳欲聋的音响,觉得竟是那么做作与夸张。一个人再美,如果拿着放大镜去欣赏绝对是不明智的事情,我还是喜欢细水长流及朦胧的感觉。要不说女儿年轻,面对帅哥放大了的毛孔还是能欣赏到他那放电的眼神,自言自语地感叹不已。
我们特意等到了片尾曲,同我们一起留在场欣赏片尾神韵的还有3个人。看来,凡事能坚持到最后的,能不懈追求完美的终究是少数,多数人都随了大流。片尾曲有2首,一首很优美,另一首很激昂,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弦上音奏给谁听?知音又在哪里?
回家已近午夜,路上女儿仍然兴奋着,她忽然感慨:“你怎么也会对这样的片子感兴趣呢?这是少女喜欢的类型啊?”“这么浪漫的故事你怎么会喜欢?你是一个偏理智的人,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啊!”我无从回答,反问道:“我这样有什么不好吗?”,“没有什么”,女儿回答得有些茫然。
下午是乘坐公交车回家与女儿汇合,漫长的拥堵路况让我又晕车了。为了不给司售人员添乱,我一路都在给自己找事想。插一句,我这么体贴的好市民还是让公交车给作弄了一把,还有两站地就到我换乘车站了,这半空的车居然声称故障不走了,所有乘客下车换乘后面的车次。我下了车就伸手打的,钻进出租车后座歇着了。到目的地交费,等着找钱,司机说没有找零了,要收一元的燃油附加税,我说:“哦,开征了,没票?”的哥回答干脆:“没有。”到晚上看完电影开车回来的路上与女儿谈到此事,才听女儿说,这一元是有正式发票的。今天网上一查,还真有定额发票,这多收的一元归出租车司机所有。闹了半天,趁我生病信息不畅,的哥为这一元钱蒙我,什么素质!
接着说我的乘车幻想曲吧。这段时间接触了一些感情纠纷、婚变事件,忽然想到一个命题:感情的价值。我一直以为爱情无价,起码在爱着的时候。《暮光之城》里的爱是阴阳两界的爱,是我们期望而不存在的梦幻,是以阳光变为月光换来的爱的永恒,换言之,不是现实存在的爱。
爱的价格很多(价值与价格不同,过于复杂,这里就混淆了)。比如,一束花,一盒巧克力,两张电影票,一辆车,一套房,一个子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文化给与爱不同的标价,附加值的大小有所不同,总归还是有价的。爱着对方的时候,所有的价格都被忽略了,或者被作为自愿的捐赠了,一旦爱的潮水退去,所有爱的附加物都像遗失在沙滩上的贝壳、海藻、垃圾一样赤裸裸,成为不爱的物证、砝码。
当然,消费了、吃了、拉了、损坏了的东西只能作为沉没成本无法追缴,但双方共有的资产(包括子女)绝对是争夺婚姻剩余价值的标的物。有趣的是有些资产升值了,或者贬值了,当初决定“合资”经营时没有考虑这些风险与盈利,以为爱是无价的奉献,乃至以生命为代价(生命的价值另说吧,更复杂了)。
爱的硬件标价还好评估,而其软件的评估就更难了,比如,时间?机会?健康?家族与社会关系?心灵伤害?等等,实在难以估价。而这一切,都会在婚姻大战中反复被拉出进行公审、鞭挞、殴打,甚至枪毙几次(反正没有生命,想打死几回都可以)。谁都知道战争的残酷,破坏了历史与现实,以消灭一切有生力量为目标,起码是两虎相争,不死也伤。咱和平解决行不?谈判解决如何?打死打伤成本更高!
忘了谁说的,只要有感情介入的生意,就是一本糊涂账。话又说回来了,付出的金钱总是有价的,挣钱为什么?不是用来消费的吗?付出了,换回了自己想要的就可以了,不想再付出了,也没有必要找后账,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大的傻瓜,最笨的情种,其实有什么呢?难到你不曾快乐过?你没有满足过?你没有幸福过?所有的付出都是爱的代价,也将成为爱的回忆,干嘛一定要打碎这些,删除、抹去还嫌不彻底,非要变本加厉地诋毁、诅咒、谩骂。美好的东西往往容易被忽略,而恶毒的语言会留给人们深刻的烙印,想忘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