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大片”与弹球的物流
(2009-11-19 14:26:36)
标签:
弹球发小物流《阿诗玛》才子杂谈 |
分类: 往事如烟 |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大片”一词,也不知道俺们小时候看的电影哪些可以被称为“大片”。
打开邮箱,看到发小发来的邮件,觉得值得与大家分享他的“大片”情结,这里转述一下。
“应该是初二还是初三,应该是和杨X骑车去外院操场(带着马扎),看的是《刘三姐》。那年头流行翻看文革前电影,毒草类的。第一次发现有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第一次看到这么浪漫的事,第一次认识到女人可以这么美。随后几天下雨,穿着雨靴,沿着河边那条泥路去京工上学的路上,满脑子都是山歌,几天不散。”
“我第一次发现女人很美是看《阿诗玛》,不知咱俩谁醒得早。”(这是另一位才子的回复)
最近发小们衰老趋势明显,邮件横飞,都是怀旧的。讨论了小时候玩过的各种游戏不说,还找到了“老游戏玩法指南”一类的书籍,并有人竭力推荐该书的购买与阅读。最讲学术的前清华才子,现美国玩家邮件中公开征集“弹球”的物流信息:
“有个困惑请诸位指点:当年的弹球是哪里来的?问了不少同龄人均无解答。商店里没卖的(小跳棋球子不算,说的是大水晶泡)。就算有卖的也没钱买,不是家长提供的。如果是换的,用什么东西?找谁换的?如果是偷的,从哪儿里偷的?什么部门生产弹球?为了什么目的?可谓绞尽脑汁琢磨不出答案。(也许顾老师有个什么阴谋理论可以解答迷津?)”
“大水晶据说是灯泡厂吹灯泡用的,可能是次品,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呢?”(有知情者回复)
不久前搬家的时候,我还看见老公小时候攒的一大盒弹球(几十个,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现在没有人玩了,女儿对此就更没有兴趣,弹球的物流之路就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