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标签:
校园生活北外官路菜摊大叔雪色 |
分类: 人在旅途 |
我的大学还没有时间续写,往事总是不断涌现,快乐着、悲伤着,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
离开大学生活很久了,我的研究生生活也是在我四十岁时只身前往苏格兰度过的,那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让我最为得意的是,那时候做学生,居然没有人(老外)猜到我的实际年龄(女人的虚荣我还是有滴),以为我三十上下,令我偷着乐。对于“三十而立”与“人过三十不学艺”这类鬼话我是嗤之以鼻,崇尚活到老,学到老。
虽然不再做学生了,但大学校园、学校氛围却是始终围绕在我周围,家父的学生也经常登门拜访,况且师生电话、电邮不断。我不仅住在大学的宿舍区,打球也都是在不同的学校里,球友也不乏在读的硕士、博士,与年轻有为的硕导、博导,参加的比赛也是高校杯。
也许是从小在学校长大的,所以一直喜欢校园生活。觉得亲切,像是回娘家的感觉(其实就是回娘家)。光棍节那天早上因为限行,骑车出门,走过宿舍区后门时看见守门的大叔与一位遛早的大爷打招呼:今儿是光棍节,1111四个一,就叫光棍节了,挺逗。听罢我有些感慨,这信息时代就是不同,连大叔、大爷们都知道光棍节了!
为了不穿越小路旁的菜摊,我选择了穿越北外的校园,那是我喜欢的一条道路。在我出国前,曾经去北外恶补过半年英文,当时的同学都是社会上的,还有几个政府部级机关的梯队骨干,年龄不大,前途光明,其中一位说话那是有板有眼,官腔实足,就冲他这功夫,他的官路一定无量。
记得一次在北外听来自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教授(著名的《新概念》编者)演讲,他的开场白就是声明他有一个小时的演讲时间。那是我第一次听正宗的牛津音演讲,绝对是字正腔圆,话剧效果。好像讲得是关于学习语言的话题,已经不记得什么了,但他的演讲在结束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表,整整一个小时,掐算的非常好,不愧为演说家,令我时分佩服。
因为天晴了,头一天的大雪多少有些融化,残雪覆盖的校园令我着迷。我拿出随身的相机一气狂拍,为了留住这难得的雪景,就像抓住青春的尾巴。本来也想把自己留在镜头里,但周围除了过往不多的匆匆赶着上课的中外学生(已经迟到了),就是远处清扫积雪的校工,或者戴着耳机的路人,索性就把我自己留在景外了,做个观光客。有时候,我真想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权利,选择置身于生活之外,或者走进我想要的生活。
松
雪 草
油松与桃树牵手 垂柳做门帘
瘦竹被雪压弯 低到了尘埃
头顶白雪
不畏寒暑的读书女
岁寒三友桃代梅 绿柳垂涎雪作陪
闯入镜头的女学生
五光十色无人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