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城根下牵肠挂肚

(2009-08-29 18:59:49)
标签:

皇城根

白肉

九转肥肠

砂锅居

健康

分类: 闲言碎语

  一周前女儿就嘱咐我周末不要安排活动,她请客去吃“砂锅居”。这是女儿工作挣钱的象征性活动,我不能拒绝,地点也是女儿选定的。选择“砂锅居”的起因是她同事的念叨,从上班起就没少受砂锅白肉、九转肥肠、干炸小丸子的诱惑。对于刚刚坐班,早饭、中饭都在外面混的女儿,每天饥肠辘辘,给什么都会说好吃,怎么禁得起这种勾引呢?

 

  女儿铁了心地要去品尝“砂锅居”的美味,虽然我不记得那年那月吃过了,但女儿提的这几道名菜我都明白是什么味道,我知道这老北京的菜并不太合大家的口味,但女儿就是喜欢猎奇与尝鲜。小时候带她外出吃饭,就给她定下了规矩,只要是她选择的东西,就必需要吃,而且要吃完。当然,在执行力度方面我们还是比较牵强,实在吃不了也就算了,由于这个规矩,她后来在选择食物方面就比较谨慎,因为吃不了兜着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惩罚。因此,我们得出一个规律,要是不想让她惦记什么吃的,就让她敞开了吃,很快她就会厌倦,这招很灵,屡试不爽。当然,我们对于这损招的使用还是有选择的,健康的食物还是要尽量延长她的贪食周期。

 

  还是说“砂锅居”吧。女儿一定要选择坐落在皇城根下的西四总店,那里是老城区,因为停车难,所以我们只好打车前往。

 

  砂锅居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当时清宫廷和各王府中都有祭祖制度,祭品多用上等全猪制成。在定王府,祭祖用过的猪肉都赏给更房食用,有的更夫便拿猪肉到府外换钱。后来更夫们看到有利可图,就与曾在御膳房干过的厨师合作,在缸瓦市附近的定王府更房墙外正式开店经营起砂锅煮白肉,并取名和顺居,后又迁至缸瓦市路东。因店里使用一口直径约1.3米的砂锅煮肉,人们习惯称为砂锅居,久而久之,和顺居不为人知,砂锅居成为店名了。解放前,砂锅居的匾额有三块,左为和顺居,右为砂锅居,中间是白肉馆。

 

  砂锅居为宫廷式的三层楼结构,一层是小桌,二层是大桌,我们落座在二层大堂。像有些京城老字号一样,圆桌上铺的是明黄色的桌布,透着皇城的张扬,不同于其他老字号的是店门口有口巨大的砂锅,二层也陈设了2个略小于大门处的大砂锅。雅座里设宫灯、条案、太师椅。餐桌上使用的是红黄万寿餐具,那感觉真是明黄耀眼,大俗大雅,人声鼎沸,身居闹市。连耳背的老妈都觉得过于嘈杂,估计是装修时忽略了隔音、吸音的设计。这不是我喜欢的环境,但偶尔踏入也算是体验一番老北京的生活情趣。

 

  砂锅居除了白肉系列外肥肠系列也是一定要品尝的,老妈一向不食此系列,所以家里餐桌不曾出现过这类菜肴,而到了“砂锅居”女儿做主为我点了著名的招牌菜之一的九转肥肠,考虑到我是唯一的响应者,因此,她与服务员商量能否要个小份,几个来回,终于谈判成功,答应从一楼小桌部要一道小盘九转肥肠。

 

  不知道是否因为小时候家里不做、不吃下水的缘故,当我走入社会后,我只要有机会下馆子,就会青睐各种肥肠、肚子等下水菜肴,有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我的最爱食品,直到被减肥的欲望所遏止。这次是注定要开戒了,我可怜的瘦身计划又付之东流了,估计这顿饱食之后,我需要用半个月的努力运动来抵消这次的饕餮成果了。

 

  终于等到九转肥肠登场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当然是由我试吃开始,口味不错,口感略差,嚼着有点费力。看我这么努力,其他人也开始夹入盘中小口品尝,只见老妈眉头一皱,一脸苦相,立刻吐出,边摇头边说:“太难吃了”,这痛苦的表情多少影响到我对此菜的品味,觉得美味顿减。后来餐后打包的时候,老妈一再摆手说不要将剩下的一半带回家,当然,我还是违抗母令,打包回来,终究舍不得扔了“我的肠”(老妈的语录)。

 

  我这么喜欢属于非健康食品的肥肠,不知道和我与生俱来的牵肠挂肚的性格有什么关联?肠吃得越多,是否越牵肠挂肚?不言而喻的是一定会更脑满肠肥。也许,应该听老妈的,弃之,为了身心的健康。不知道我是否能戒了此好?不知道戒了后是否能无牵无挂,活得更潇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折磨的快感
后一篇:流言笑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