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儿时的飙车

标签:
车座男车飙车车梁回忆北京 |
分类: 往事如烟 |
这张图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
大概在小学1-2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学骑车,那时候,骑自行车好像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也许因为公检法不存在了,一切法律法规都不那么较真。
小时候很少有26的自行车,父亲有一辆28的名牌男车(二手三枪的好车)。我并不懂得什么品牌,也不知道要是留下那辆“破车”到今天会有怎样的收藏价值。
像这张图上的孩子一样,人才有车高,就开始要征服铁骑了。都是从“掏裆”开始学车,开始还只能登半轮,“亢亢”地小腿紧捣,生怕一停下来车就会倒,被大车压在地上爬不出来那是家常便饭。好在父亲不太心疼他的宝贝车,也许他心疼我也不知道。
那时候,老爸骑车最牛,车前梁带着弟弟,后座坐着我,一家三口经常出门。偶尔也会有坐在车梁上脚趾头被车前轮搅伤的惨剧发生。母亲一辈子也没有学过车,不记得为什么了,由于没有车,母亲的步行速度一直是我家的冠军,到现在,父亲也常常追不上。
以前我以为北京孩子没有不会骑车的,没想到到了大学才知道,许多城里的同学都不会。因为城里交通方便,也因为城里路况复杂。也许,我说城里城外的让人糊涂。那时候的北京分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大学区都在城外的海淀区,属于近郊,我们去王府井、西单购物都叫进城去,闹得我大学城里的同学都笑话我是乡下人。
小时候大院里的孩子没有不会骑车的,如果看过《血色浪漫》等描写大院生活的影片就能体会到自行车的威力,有辆名牌自行车绝对不亚于现在开宝马驾奔驰。放学时,从学校大门里浩浩荡荡涌出的骑车的学生,如同洪水泛滥,从狭窄的闸门奔腾而出,分流到各个不同的回家的方向。那时候,男生会彼此对抗,看谁的车技好,谁能蹩谁一下迫使对方下车。当然,也有联手显示车技的时候,一排十个左右,一手扶把,一手搭肩,组成一道墙慢行,阻止后面的车流超越。
还是说玩车的事吧。玩车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挑;另一种是双人或者多人。单人的就是模仿杂技里的一些动作,比如:双手撒把、双腿放到车把上、倒坐在车把上、坐在后座上不扶车把等等。双人及多人的玩法就更疯狂了,几乎可以上杂技团表演了。记得有一次与一个朋友在大院里玩车,她坐在我后座,疯玩了一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下车一看,乖乖,原来把后轮内胎硬是给压出裂口的外胎,像个红色的瘤子,随着轮子的转动摩擦着车架与挡泥板。还有一次,由于裤脚被链条搅住,我两眼就只盯着裤子,忘了刹车,也没有看路,“咣”的一声,人仰马翻,车结结实实,准确无误地撞到未开启的半扇铁门上。
“掏裆式”骑车很快就被“跨梁式”所替代。个子不够高,自然坐不上车座,就只好骑在车梁上,偶尔可以脚踩中轴在车座上得意一下,当然没着没落的悬着双腿的滋味也并不好受。那时候就盼着长个,就羡慕高个子可以坐在车座上还能单腿点地。可笑的是这辈子我也没长到坐在28车座上还能单足点地的高度!小时候甚至羡慕“端尿盆”式的28女车(女车车把高出车座,骑上像端着东西,孩子们就戏称为端尿盆),好在后来有了26女车让我随心所欲。
刚工作时,每天骑车上班,单程40-50分钟,那时候还是骑28永久加重男车,在车流里飞奔。曾经有骑车人看我超车猛赶,在后面嘟囔:“这么小的人骑辆大车还这么猛!”她哪里知道我上班要迟到了啊!直到怀孕生产的前几天我还勇往直前的骑车上下班,想想那时候真是年轻啊!
骑车是个很好的运动,又环保,但这些年我很少骑了。上大学的暑假,与同学经常骑车到远郊区县去玩,经常一去就是2-3天,那些往事可以另开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