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如故
(2009-03-12 16:54:20)
标签:
教育高考北师大后娘摸底考试杂谈 |
分类: 人在旅途 |
本来今天没有打算动笔,在查收邮件时,看到高中同学给我们的喜讯:“蒋老师找到了!”。
我马上拿起手边的电话,依照邮件中的联系号码拨出:“喂,你找谁?”那久违的却仍然熟悉的声音回响在我的耳畔。当我报出姓名时,蒋老师高兴的说:“太高兴了,谢谢你打电话来……”
整整三十年的分别了,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我们中已经有开始退休生活的了。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留存在我的脑海里,声音还是那么洪亮,笑声还是那么朗朗。不知道见面会不会有什么陌生感?但半小时滔滔不绝的通话中,我们完全像在三十年前的那种师生谈话,老师还是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
蒋老师带我们高考班之前就是我的班主任,高考重组文理班时做了我们小班中理科第一班的班主任。她是北师大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在同届中属于个子小,年龄小的学生,但成绩突出,性格坚强,外向好强。她率领我们小班高考班竞争大班高考班。记得年级组在分配重点班师资时很不公平,优先照顾大班,我们有点后娘养的感觉。我不曾深入了解过老师们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学术纷争,那时候对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我很是懵懂,属于晚熟,尤其是在高考压力下的我已经自顾不暇了,那还有时间考虑别人的矛盾。
我虽然进入了理科班,还委以重任——班干部,但我的首次摸底考试数理化三门平均只有40分,我们班最好的几位是60几分,我的成绩属于班上排名后四分之一,这是我上学以来受挫最大的一次考试。作为历来的好学生,当时真有想死的心了。
还记得摸底考试后,蒋老师找了我这种成绩的7-8个同学留下开会,主题是让我们转到文科班去学习。我们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表示愿意离开,都咬牙默默地忍受着这种歧视(老师也是好意,但对我们来讲,是一种耻辱的宣判!)
后来的实践证明老师挑选出的劝退学生中,最终有人还是复读时选择了文科,其中一人考上了北大国际法,另一人上了北师大历史系。在我不到一年的苦苦追赶中,我有幸挤进了前30名内的方阵,作为女生在高中后期排名还能向前走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想想当初,如果我真的选择了文科,今天的我会在忙什么呢?
蒋老师今年69岁了,她的退休生活非常丰富。主要是旅游与写游记。我问她是否有自己的博客?她说:“我这年纪了,不想惹事,写点东西发给同学、朋友看着玩。”她出去旅游,听起来与她备课、做教案一样认真。我还是感慨,不论年纪多大,秉性难移是不变的真理啊!老师无论去哪里旅游,都要以寻求知识、文化为主要任务。事先从网上等渠道搜集大量资料,然后到旅游地去验证、查找,向导游、展览馆工作人员提问。在参观古建筑时,还利用学到的知识纠正解说员的错误,每次她都被误认为行内人士,然后,蒋老师会得意的回答:“我不是学建筑的,我是学物理的。”
现在随蒋老师出游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因为她的学生、学生的学生都退休了,许多老三届的学生都主动陪同她一起出行。她的桃李多的数不清,满天下的天下要包括整个地球村了!蒋老师最终还是收住了话语,告诉我,她之所以讲了这么多退休生活,就是因为我们也要面临这一天的到来,嘱咐我要想开了,干革命工作时就要敬业、认真,退休后就要放下一切,轻装上阵。关于认真工作、认真做人的叮咛,好似三十年前讲台上的她在谆谆教导,今天听起来还是如此耳熟能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