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二三事(续)
(2008-08-03 21:17:47)
标签:
奥运生活杂谈 |
分类: 人在旅途 |
事件四
这几天北京的天空倍儿晴朗,天蓝云少,空气质量极好。这和限制外地车辆、货车进京及单双号的实施应该有关系。不知是从那天开始,一向严格执行空中管制的北京上空,时常可以看到盘旋的直升飞机,不分昼夜。这又让我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生病住在北京市儿童医院,当时可以在病房的窗外看到不止一架的直升飞机飞过,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真品,所以印象很深。还有一次在北京看到直升机的机会是1985年天安门前的大阅兵,由于我的单位离天安门不远,可以看到各种参加阅兵的飞机由东向西沿长安街上空飞过,很是壮观!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窗外时常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父亲和女儿都问我,晚上这么黑,直升机能看到什么?
事件五
前几天公司的同事问我要不要奥运门票,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女儿一直让我给她搞水立方的票,我正无处可寻,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能错过。
7月25日是最后一次非网上销售奥运门票,女儿头两天就开始计划去排队,可是24日她告诉我,据新闻报导,排队的人已经带帐篷去了,她问我是否也应该带帐篷,我当即阻止了她的冲动,打消了她排队购票的念头。
我的同事在接受了老板的命令后于25日早奔赴四个售票点,分别购买不同赛事的票。其中一位是去西边的“鸟窝”购买篮球票。她抵达篮球馆时,已是人山人海(people montain, people sea),在球馆前露天球场中已经用围栏圈了6-7千人,这些人是有资格的购票者,围城之外还有相同数量的人,等待机会挤进广场。同事凭借机智顺利混入场内,加入正式排队的行列里。她直到下午三点才买到2张50元一张的篮球预赛票,期间没有机会吃喝拉撒,因为场内只许出,不许进,除非一个出换另一个进,同事只身一人无人可替换。同事说,在现场看到一位大姐,购票后大声抱怨:“我排第三号,我都没有买到决赛票,这不是骗人吗?票都哪去了?都让内部人分了吧!”后来听这位大姐说,她23日就开始排队了。看见这个下场,我同事还很庆幸,虽然吃亏受累6-7个小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又扯远了,还是赶紧给女儿买票吧。我问同事:“有什么票?有水立方的吗?”这时同事的电脑里显示出一个表格,里面有7-8种不同赛事、不同时间、不同数量的门票,有几张跳水门票,经确认是在水立方比赛,我忙问价格,得到回答:“800一张”,我问:“是决赛的吗?”“不是。”这时候另一位同事问篮球票多少钱,回答是:“3600!”“不是决赛的。”这时我才明白自己是遇到“黄牛”了。原来几十、一百的票,现在都加了8-10倍以上的价,这是发财的机会啊。听一个同事讲,她的一个同乡,特有经济头脑,网上买了8张足球决赛票,已经卖出6张,每张以4000元的价格出售,发了一笔横财。讲述者边说,边后悔,不断重复:“咳,我怎么这么笨,没有经济头脑,肠子都悔青了!”。这个段子一上午让她和其他同事反复宣讲了N多遍。这样的价格实在太夸张了!于是我赶紧电话请示女儿要不要,女儿很懂事,说不要了,以后有机会再去。我这才如释重负。
忽然间,又想起我表弟——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在网上买了2张刘祥的决赛票。当女儿询问他有没有多余的票可以给她时,表弟说可以考虑带她去看刘祥的决赛。我女儿问他为什么不把票卖掉?表弟说既然买了就去看吧,但女儿告诉他一张800元的决赛票可以卖到8000时,表弟动摇了,于是和我女儿商量,让她设法卖掉,俩人对半分利。想到这些,我也开始后悔,怎么就没有点经济头脑呢?该出手时不出手,现在只好做个旁观者了。郁闷啊!连重在参与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