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史海钩沉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http://www.cctv.com/history/special/C15041/20051208/images/102633_10.jpg |
|
公元1925年10月10日,这一天,有三千多位重要的人物聚集到了紫禁城的乾清门广场;这一天,有超过两万多的普通老百姓来到了这里;这一天,神武门的门洞上悬挂上了一块匾额:故宫博物院;这一天,在这里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大典。从紫禁城到故宫,这个名称的改变,意味着从今天开始,这里再也不是皇宫,而成为了一座博物院。数百年来的禁地正式对外开放,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从此可以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
原来啊,戒备森严,那个老百姓连个城墙边都不能挨,现在能够打开进去。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
只要有条件,我得砸锅卖铁我得买一张票去看去。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罗随祖:
当时有人说我这一生能够有机会踏进故宫我就满足了。
北京居民刘曾富 93岁:
我就瞧见那个钟,各种的钟,还有瞧见什么呢,他们瞧的瓷器我就不懂了。
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之一吴瀛长女吴珊 91岁:
成立以后,我就记得那时候去参观是礼拜几是哪一路哪一路。
多数人参观故宫是因为皇室宫廷生活的神秘,来看看热闹。也有一些人为了能亲眼看到皇家的书画藏品,专门来看门道的。
著名书法家启功 93岁:
第一,是有老师教导说这个东西是真的是假的,是好的是坏的,那么这样呢,这三天里头那收获,收获大了,但是旁边的人看呢,随便看着玩儿那另说,我们有意来学画儿那是天上飞下来的宝贝。
这是一段历史的结束,也是一段历史的开始。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总有一些人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这段关于故宫最早的影像是一个叫克林顿.西蒙斯的美国人在公元1903年拍下的,五年之后爱新觉罗·溥仪在这里登上了龙椅,又过了三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6日,溥仪在养心殿的东暖阁看见隆裕太后坐在炕上擦眼睛,面前跪着一个老臣满脸泪痕。溥仪不知道那个老臣就是袁世凯,就是不远的将来也当了几天皇帝的人,他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请求。一个多月后,隆裕太后在养心殿颁布了退位诏书。年仅6岁的溥仪糊里糊涂地做了三年皇帝之后,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
这些紫禁城的老照片拍摄于溥仪退位前后的那段时期。作为和平退位的交换,他们和当时的民国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这个条件主要是允许退位皇室居住紫禁城后宫,保留皇帝的尊号不变;每年政府给他们四百万元生活费。就这样,末代皇帝溥仪从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成为这个小朝廷的主人。这就是清室退位后隆裕太后向各部下发的诏书原件。
http://www.cctv.com/history/special/C15041/20051208/images/102633_gugong1.jpg |
|
以末代皇帝溥仪为首的逊清皇室,被准许居住在紫禁城内廷。当时的紫禁城以这乾清门为界线,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乾清门以南归民国政府所有,乾清门以北,也就是原来的后宫部分由退位皇室居住。一座宫殿内,并存着两个朝代,这是几百年来,紫禁城空前绝后的特殊时期。它使得民国时代的北京城里出现了“国中之国”的怪现象。
末代皇后婉容的亲弟弟郭布罗·润麒:
那会儿溥仪还小呢,十七八岁,他岁数还小,还是愿意跟小孩儿一块玩儿。
郭布罗润麒,末代皇后婉容的亲弟弟。这位老人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进宫后和比他大7岁的溥仪玩耍的情景。
末代皇后婉容的亲弟弟郭布罗·润麒:
在家里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我就带到溥仪那,溥仪就买了很多自行车,大家都学,连婉容也学,有相片,婉容也会骑了。
这就是溥仪当年为了骑自行车锯掉的门槛。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
溥仪的话呢,他生活在这种只能在宫里这样一个小天地生活来说,对他来说是个很苦恼的事情,他不能出去啊。
2005年12月08日 19:42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