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拐棍儿/“扶老”

(2008-05-31 14:35:20)
分类: 杂谈
拐棍儿/“扶老”
清宫的手杖与鸠杖 

手杖,又称拐杖或拐棍儿,还被称为“扶老”。因为,在我国南方有一种枝干两面对生的竹,宜于做手杖,称做“扶竹”或“扶老竹”,故手杖就有了“扶老”这个雅号。晋代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中的“策扶老以流憩”,就是例证。清代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二集》卷83中录有《方竹杖》诗云:“绿林何处觅檀栾,坚实曾闻出大宛。方镇犹然问无恙,纲维不藉报平安。琅玕七尺自千古,风月双清总一杆。高节美哉方正善,渭川欲效此君难。”遗憾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生活用具文物中,并未有“风月双清总一杆”这类竹质的手杖。

  其实,手杖除了有“扶老”的作用外,早在我国上古时代还有赐杖或授杖给老人的风俗。《礼记·礼曲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礼记·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另外,在宫廷帝王中还以授杖“褒元老,彰淑德”(宋·吴淑《事类赋注》卷14)。如《魏书》曰:“文帝引汉太尉杨彪,待以客礼,赐之几杖。”《后汉书》曰:“甄琛拜侍中,以其衰老,诏赐御府杖,朝直杖以出入也。”清代康熙、乾隆盛世举行过四次宫廷千叟宴,宴后赏赐老者有寿杖等珍宝之物。

  除此而外,手杖对不同年龄体质衰弱的人,有很好的辅助支撑作用;同时,对一些讲究仪表、炫耀身份地位的人来说,还有美化装饰的效果。如在清宫珍藏的人物旧照中,我们看到年轻的逊帝溥仪在天津张园,身穿一套漂亮的西服,头顶礼帽,脚蹬皮鞋,佩戴着一副茶色墨镜,右手持着一柄竹节状式的手杖,给人以十分洒脱、悠然自得的绅士形象。

  北京故宫博物院生活用具文物中珍藏有紫漆描金花木质手杖、牛角质带伞手杖、玛瑙珠柄手杖、鸠杖等。

  这里着重介绍宫藏鸠杖,此杖长 118厘米,杖身紫檀木质圆形,直径25厘米。杖首镶嵌一只乳白色玉鸠,鸟翅合拢于背,尾翅张开如扇,嘴喙紧闭,眼睛圆睁。虽雕琢纹饰不多,但形状姿态极富动感,惟妙惟肖。使用时,手心扶抓鸠背,大拇指与食指相握则恰好在鸠颈处,握感细滑无障,凉爽宜人,适宜夏日使用。

  关于鸠杖,据文献考证盛于汉代。《后汉书·礼仪志》曰: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西周时期,国家专设罗氏(主管捕捉飞禽的官员),“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周礼·夏官·罗》)。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也记载乾隆时期曾大量制作鸠杖,用上等白玉、碧玉,甚至将上好的玉质工艺品改制为鸠鸟做成鸠杖。从清宫鸠杖中,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美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