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论语今读》摘录笔记三十六:乡党第十
(2010-04-20 10:49:59)
标签:
《论语别裁》南怀瑾选集《论语今读》李泽厚摘录乡党第十文化 |
分类: 读书笔记 |
乡党第十
南怀瑾先生说,这一篇都是描述孔子的生活形态,这些生活习惯,代表了他学问的精神,表示他的言行一致,但这篇书很难讲,要想讲好,除非由人扮演出一个孔子,拍成电影。
南怀瑾先生没有对这一篇详解,下文摘录李泽厚先生对这一篇的文字解说,出自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2008年6月三联书店出版。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in音同“银”)如也。君在,踧踖(cuji音同“醋及”)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jue音同“绝”)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an音同“掺”)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u音同“欲”)。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u音同“素”)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i音同“敌”),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緅(ganzou音同“赣邹”)饰,红紫不以为亵(xie音同“谢”)服。当暑,袗(zhen音同“诊”)絺绤(chixi音同“吃细”),必表而出之。缁(zi音同“姿”)衣,羔裘;素衣,麑(ni音同“泥”)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ei音同“妹”)。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he音同“和”)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音zhai“斋”),必有明衣,布。齐(音“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kuai音同“快”)不厌细。食饐(yi音同“义”)而餲(ai音同“爱”),鱼馁(nei如“气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xiu’e音同“秀饿”),不食。失饪(ren音同“任”),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nuo音同“挪”),朝服而立于阼(zuo音同“坐”)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si音同“四”)驾行矣。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死了,没有人收殓,便说:“由我来负责丧事。”朋友送礼物,即使是车马,如果不是祭肉,不行拜礼。
寝不尸,居不客。
见齐衰(縗cui音同“崔”)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gu音同“鼓”)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sui音同“随”)。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gong音同“拱”)之,三嗅而作。
鸟惊飞盘旋一阵后停落下来。〔孔子(?)〕说:“这山坡上的野鸡真得其时啊,真得其时啊?!”子路去捉它,它多次惊顾,又飞走了。
南怀瑾先生对此句有独到的解说。
南怀瑾先生认为,“色斯举”就是说鸟在开始飞翔之前,拍展着羽翼,飞向青天,而后又翩然而逝。这是一幅自然美丽的生动画面,意境之美颇似那句“天地一沙鸥”。山梁——山岗上面,雌雉——雌的野鸡,时哉时哉——就在这个时候。子路在旁边听到了,共之——就是恭身一拱手说:“哦!”的情状,又为什么“三嗅而作”呢?“三嗅”——所谓嗅,就是用鼻子吸气的意思。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就是和“吾道一以贯之”一样,也和禅宗“拈花一笑”的道理一样。野鸡站在山岗上面,显得很神气,大有凤凰之象,正如晋代左思的诗:“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一幅大自然的画面,上是千仞岗,下是长江浪,一人怡然自得地站在上面,真是神仙中人,了不起,这就是得时、得位。
孔子指着那山岗上美丽的雌雉对子路说:“时哉!时哉!”意思就是说,你看,那只雌雉正在这个时候飞起来,然后又降落在那么一个好地方。这一幕活动的画面,映射了人生处世之理。孔子周游列国,要想救这个时代,救这个世界,救这个历史文化,但却深感回天乏术。他藉着这一幕景致对子路表达这个意思,而不从正面讲,好像释迦牟尼拈花微笑的手法。不用语言,就用目前这个事实指示给子路,要把握时机。子路这时候拱手:“是!”三嗅是子路听懂以后,恍然领悟而生感叹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