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梦想现实包袱作茧自缚 |
分类: 心情感悟 |
梦想=包袱 ?
学生时代让人难忘,那是因为年轻的心总有无限的梦想,无限的追求。可是,最近谈到现实与梦想这个话题时,学生的回答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们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小学的时候梦想成为老师,中学的时候梦想成为科学家,但是,现在迷茫了,不知道了自己的梦想。是因为梦想太多,还是因为现实已经将梦想打破?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背着鼓鼓的行囊,和同伴一同上楼梯,开开心心、欢声笑语。渐往上,觉行囊渐重,有些气喘吁吁,于是,从行囊中拿出一些东西,遗弃在楼道上,欢声笑语渐少。再往上,行囊让人不堪重负,再拿出一些东西置于楼道,欢声笑语归于沉默。默默中,步履艰难,行囊几空,终于挣扎着来到目的层,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归宿——家。沮丧中,顺着楼梯下行,才发现已是行囊空空,才意识到一路丢失了最想要、最宝贵的一切。
行囊中是我们怀揣的梦想。让人爬行而上的楼梯是人生之旅,不是乘电梯而上的一按而就,那不是真实的人生。爬行而上的艰难犹如人生的艰难。遭遇人生现实的艰难,我们不得不舍弃曾经的梦想。最终追求到的,却不一定是我们所真正希求的。
也许,人生就是处在取舍的矛盾之中。小时候,我们坚信,梦想是人生的指路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知不觉中,梦想却被视为面对现实的羁绊,从而招致遗弃。在现实生活的迷失与迷茫中,梦想成为奢谈。
也许,在失去梦的岁月磨砺中,人们习惯了没有梦的生活,学会了麻痹自己,抑或是学会了用反传统的思考来为自己的生活辩护:也许,梦想原本就是人生的包袱?!
有一个故事:一个渔夫,每天去海边捕鱼,但每次捕到几条鱼便收拾东西回家。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多捕些呢?”
“多捕干什么?”
“可以拿去卖,换更多的钱。”
“换了钱呢?”
“投资赚更多的钱呀!”
“然后呢?”
“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可以悠闲地享受生活了。”
“我现在就是无忧无虑、悠闲的生活!”
享受当下,典型的西方文化的思想。 “没有梦想”的生活原本可以这样惬意!?人们背负着梦想,奔波一生,忙碌一生,只不过最终又回到了起点?那种种梦想成为了忙碌奔波一生的助推器?梦想真的成为了人生历程前行的包袱?梦想不过是人类的作茧自缚?
不敢想像,没有梦想的生活,犹如没有白云朵朵的蓝天,没有白帆点点的海洋,没有了嫦娥奔月传说的月球,尽管存在,却没有了生气。
也许,自私的自保,可以这样的自得其乐地生活;看似潇洒的生活方式,曾经一度让有些中国人羡慕、模仿的生活方式,现在正使西方人在此次波及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中招致致命的当头一棒。中国人素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说,深入人心的“辛苦一生为后人”这样为未来作想,为后人打算的生活理念,“深挖洞广积粮”未雨绸缪的生活方式,无疑使中国人更有信心面对未来,面对危机。也许,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无形中能印证一个事实,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定有其生生不息的生命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