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宁浩但不看好《疯狂的赛车》
(2009-01-16 13:50:44)
标签:
杂谈影视娱乐 |
就这么着记住了导演宁浩。
后来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小研讨会,同去的还有台湾的赖声川。老赖的一部《暗恋桃花源》堪称大师级的作品。那天的会宁浩也在。我记得宁浩当时在会上就说:他要拍一个“公路片”!不知是不是这部《赛车》,或者是下一部?
宁浩一点儿也不幽默,反而挺憨厚,憨厚得让人疑心他怎么能拍出那么搞笑而又“疯狂的石头”。他很低调,不太像我所认识的那些导演,这也算是个性吧。在影视圈,这样的人委实不多见,我挺看好他的。他未来的导演之路,会走得很长,也会登高望远。
电影《疯狂的石头》那样反映市井生活的黑色幽默风格,其实并不独特。早在“石头”之前,重庆电视台已于1994年9月16号创办了栏目剧《雾都夜话》,满口重庆话,满屏小人物,真人真事,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绎自己的故事。观众怀着看他人的经历,怀着看稀奇的心理享受时间和空间,因此那档节目至今收视率仍很高,且因它的成功全国各地的栏目剧如雨后春笋般繁荣起来。
而《疯狂的石头》似乎综合了《落水狗》、《猜火车》和《两杆老烟枪》的风格,调动大量的视觉手段,以提升“酷”指数。在剧情方面也是从小人物出发,启用陌生的面孔、甚至是长相不太招待见的演员来出演,包括肮脏的胡同、公共厕所等实景,让观众觉得这确实就是身边的事情,笑料百出却又合乎情理,所以票房大卖,口口相传,成为了一匹黑马,就不奇怪了。
但是,对于号称《疯狂的石头》续集的《疯狂的赛车》也能延续《石头》的奇迹,我却不敢苟同。看了《赛车》相关的资料,四条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却没有一条是“生活的底线”,这类影片一旦脱离了生活,想感动观众就难了;再想口口相传,那就难上加难了。上次的《石头》只有300多万的投资,这次可是有几千万的投资,宁导要拍大场面了,虽然延续了《石头》没有知名大腕演员的路线,但仅七个编剧的阵容就说明这事儿开始就不顺。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创作本身也需要极强的艺术个性。七个编剧能搞出一部好作品的几率就跟找七个人去写一部《茶馆》或者《雷雨》一样的不靠谱。剧本创作绝不是“人多力量大”,规律性的东西一旦违背,再想竖立起来就难免根基不牢。宁导本来是要追求精益求精,但是出现在反映草根人物黑色幽默类型的电影中,这恰恰很致命。就好像天津路边的煎饼果子,一进“放心早点铺”就不是个味儿了。
还记得,之前听一个圈内的朋友说,刀郎因为“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了之后,就想花一笔大钱,找李宗盛来做一张精良的唱片,后来也不知这张唱片到底出来了没有。可现在的刀郎呢,你还记得他吗?在此,我无意于给《赛车》的上映泼冷水,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影视艺术创作的一点感受。冲这,我肯定要去看一看这辆《赛车》到底是否还“疯狂”?也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导演也好,编剧也罢,想走得长久,还想要登高望远,就得顶,不顶不行!——我顶你个肺哦!
最在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