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弦歌


标签:
《武汉壹周》音乐专栏休闲 |
分类: 晃呀晃呀晃醋瓶 |
3D版的《泰坦尼克号》再次掀起观影热潮,前段看到关于女主角露丝全裸镜头被删的民间网评,真是笑结。
善解人意的中国影迷代表广电总局发言,慷慨陈词:“考虑到3D电影特殊性,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决定删除此片段。”
而普罗的智慧是无穷的,立马回应,主流声音有三:
1、俺们等了15年又不是为了看立体冰山的。
2、电影局领导审查的时候伸手了么?
3、摸摸头怕啥,又不会怀孕。
My Heart Will Go On!视觉上的小遗憾丝毫不耽误我们对听觉的激情重温,
席琳•迪翁歌声引吭前行,好莱坞配乐大师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纳)功不可没。
作曲家紧盯着胶片画面,数秒记谱,片中几段靠着精确计算底片格数设计而出的音乐,
承载着剧情的发展,让任何画面与语言都无法企及。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一对璧人站在舢板高处展开双臂的定格,那一刻的音乐似海鸥笛哨,鉴取深盟;
而同样的旋律却在冰海中凝结,百转千回的主题乐音以光的符号流泻,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浸泡得几近僵硬的男子在露丝耳边低语:答应我,你永不放弃......
海水如墨,音乐吸吮出剧情的泪水,
爱尔兰风笛,呜咽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是片首的风言,片尾的绝句。
三等舱里的PARTY,男女主角和着明快的爱尔兰民间舞蹈音乐旋转,踢踏响板,手鼓琴音。
散发着泥土深处芬芳的民族调式,小提琴跳弓连奏,底层的愉悦才是人间。
而欢乐是那么短,遗忘却要那么长。
民歌的忧郁气息和永恒品质就像时间和插曲里约瑟芬的飞行船,木板星空,无助漂浮,
女声哀恸,亲爱的,天快亮了。我们都醒着,我知道以后你不会再躺在这里,不会再把你的指甲嵌入我身体。
镜头扫过甲板上慌乱骚动的人群,将恸哭祈祷的音声高潮交付给那几个笃定缄默的乐师,他们清醒的观望这场豪华夜宴被冰川撕成碎片,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把琴。
首席小提琴师沃尔华莱士轻拧弦轴,调音示意,然后淡淡的说,先生们,可以开始了吗?
这场赴死演奏的最后曲目是《Nearer my god to thee与主更近》,此曲原为赞美诗,讲述创世记中雅各为了逃避以扫的愤怒,离乡而来到荒僻旷野。晚间以石为枕,躺卧,并梦见天梯....
愁心之中见主,喜乐如翼加身,弦歌冰海,乐音安魂。
人性里,总应有些不能触犯的界限、不能泯灭的忠贞、不能觑视的良善和不能践踏的尊严,
这些力量弥足珍贵,在无法救赎的沉船悲剧中,凭着音乐,再次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