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泰山景区管理迂讷,连小学都没学好
(2012-05-03 14:25:00)
标签:
转载 |
分类: 随笔 |
五一携子游泰山,虽然知道这个时间人最多,各种票务、住宿奇贵,但只有这种时候才能和孩子的时间撞上,考虑到泰山的重要性和对孩子教育的必要性,还是决定出游。
为了看到山上日出,夜爬泰山肯定是首选。半夜里来到红门就遇上巨大的游客队伍,消防队员、武警、保安和管理人员纷纷聚拢拦住人群,分批放入可以进入售票区域的游客。在焦急的等待中每放入一批游客就听到一声欢呼,这声音也似乎成了一种获得购票资格的呐喊。好容易买到票进入红门,开始了登山,随着大队伍,奋力行走——因为能预感到山顶的压力。但是人越聚越多,到中天门时已经开始滞涩,加上体力有些不支,决定暂时休息,到清晨时再接着爬山,以躲过人潮。
实施上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清晨5点钟我们继续向南天门进发,天已经亮了,看到雾气环绕蒸腾。上山的人已经很少了,渐渐遇上了下山的大军,看到日出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过了南天门行至天街的时候,白云仅带着淡淡的霞光漂浮上来。整个山路被下山的人群占了大部分,我们靠着路的右侧随着寥寥的上山队伍行走,虽和下山游客交错而过,却相得益彰。
可到了西神门上山的游客却突然被阻了下来,聚拢在门外,理由是门那边山顶上有几十万游客需要下山。管理人员认为需要让下山的先行,才能让上山的进去。穿着制服的武警把着西神门,管理人员拿着喇叭不停地指挥着下山的人们靠右并加快脚步。上山的人越聚越多赌着门口象越长越大的瘤,门那边势如破竹的下山游客到了门这边骤然挤成狭长的通路缓慢前移。因为臃滞,不少行人跨过围墙高台,探寻新的上下山之道。这样不行。
于是我们提议必须让出一条路,放行上山的人,疏通堵滞的情况。可是缺被拒了回来,并辱骂我们“什么素质”,好像拥堵完全是因为上山人的“挤”。我有些不懂了,既然山上人很多已经容纳不下了,昨天夜里怎么能进去这么多;这不是一道典型的小学数学中上下水交换的问题吗?山顶就像一个大容器,上水多少,下水多少,只要控制好了还是可以解决疏通的目的,都僵持在西神门内外,怎可能快速解决问题?这到底是谁没学习好?
几次沟通都没有进展,就这样又僵持一段时间,下山的人太多了,想走也走不动,可管理人员还在不停的“催促”,很辛苦,却没有效果,也竞还有客人出同样没有用的馊主意“先下后上”。我再度扬声,上山的人少只要开出能过一个人的通道,调整方法就能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不要把客人都想得那么不好。上山人的诚意终于说动门口的武警,他只侧了一个身就让上山的人通过了。我不信中国连奥运都能办好,这点小事办不好,我和武警形成一道人墙,大声喊,上山的朋友齐心合力,排成一路纵队,下山的朋友排成八路纵队(我没有细数下山的人群一排能有几个人,但上山的人少,在过西神门的交换上理当比例上有所侧重),把路走通了就为下山的人打开了出口。
我能理解泰山以前因上下山的游客拥挤出过人命,管理人员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是如果事先能根据游客行走的规律预留出上下路线这岂不更好。疏通、疏通,疏是方法是行为,通才是目的,如果不通,理应调整疏的策略与方法,但泰山的管理不得法、不变通,实在是多需要反思。还有一点,是他们都把游客当成了假想敌,所有游客都是应该被他们管理的,如果有异声就属于不良的人、没素质的人、捣乱的人,这一点到学了孔子的小天下,可惜错了,因为每个游客都希望自己能安全,假设由于管理不当造成拥挤过渡,能安全吗?
希望泰山的管理人员能看到这篇博文
登上山顶,诺大的山上只有很少的游人驻留,爽,心情的爽,清凉的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