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家讨论我们的胃,博客发出去好几天了,无人理会,偶尔有阅读者还惜字如金,没办法只好自说自话把这个问题了结,否则如何进行下面的话题。说到“我们的胃”北京的作文题给出的观点着实让人吃惊,我们既可吃惊于它的容量,又可吃惊于它的忍耐度,所以结合北京作文题的四个4个观点不妨略写小文。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我们的胃状似皮囊,外表光鲜,内部却多有皱襞,加上有力的平滑肌,伸张起来“气肚”不凡。古人曾云“宰相肚里能撑船”,虽未指明宰相的“肚”是哪一个部位,但思忖一下肚内的容物中能撑得起还当属这个胃。有科学家研究过,一个人的胃撑起来可以是空腹的7倍,由此可证撑船之说实也!
先且不说胃的伸张,就如考试题中老师实验所用的硬质玻璃杯,如果摆放得当还可以先放入大的石头、再用沙子填满缝隙,最后用水渗透——着实让杯子的空间充分利用。如果再加上胃的有力伸张,胃的容量让人吃惊,谁不感叹蛇吞象?只要能忍耐,人的胃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容纳,就好比我们天天都听到有人在喊“撑死了”可又谁见过真“撑”死的,而国外也不是有许多项目在比赛食量、考量胃的容量吗?
可是我们的身体却不能容纳——肥胖、疾病席卷而来,让我们不堪重负,我们的胃看起来有限,其实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控制。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在大家的印象中,胃就象是个暴躁的面点师,把吃进去的食物都蹂躏了以后再送到肠道(这样的印象可能来自胃痉挛的痛楚),所以除了广东人以外,大家好像从不在意吃饭的顺序、数量。而实际上胃应该是个有序、有礼的机械手,一边在混合食物,又一边有序地将食物推向下端的肠道,力学上称为双向动力。在这种动力下,除了水以外食物在胃里是排队前进的,先吃进去的先通过肠道入口,后吃进去的后通过肠道入口,也讲求个“先来后到”。由于小肠是食物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先到的食物先消化,也就是说先吸收入血。这样大家就不难想象了,如果先吃了含糖高的食物血糖就会升得很快了,先吃进去含油高的食物那么就是油先吸收了。
因此怎么能说“做事不讲顺序”呢?真要想保持健康,还是切忌“急伙”,吃饭有张有弛。像糖尿病这样的患者可以将饭和菜混合吃,不要一下子吃了很多主食会使血糖上升得很快的。像减肥的人也不要缺了主食,一下子吃进去很多有油的食物也不会阻挡吸收呀。倒不如来点小汤、小菜、细品慢用,有满足又有风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