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六院“眼球棉絮门”事件的一点看法

(2011-06-27 14:00:00)
标签:

上海

三甲医院

医疗机构

卫生体制

棉絮

健康

    关注上海六院眼球棉絮事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个事件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按照林宇丹记者的调查,该事件是因为眼科李、宋两位医生的私人恩怨,导致患者的眼球成了厮杀的战场,棉絮成了制敌的武器,并予以录像公布,之后,战败的一方被剥夺了手术权,成了验光师。这个事件中有几个问题发人深思:一、两人的恩怨何以如此深重?二、医生之间的恩怨如何化解?三、李医生何以能隐忍三年?

    这要归咎于我国的卫生人事制度。目前,我国卫生系统仍然处于高度管制状态,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处在绝对的优势,垄断着绝对的资源,而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呼声和愿望虽然很高,但相关政策基本上是有雷声,不下雨或雨点小。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上是涌入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而三甲医院是有限的,就上海来说,统治者医疗行业的三甲医院也就这么几家。

    医疗机构(三甲医院)数量有限,却垄断者大部分的资源,也吸引着全国的病人像潮水一样四面八方涌来,其中不乏高官权贵,于是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三甲医院的病人苦等挂号看病手术病床,一方面医院内部的特需病房(高干病房、贵宾病房或称VIP病房)又占据着大量的资源。

   这样的医疗机构自然是个香饽饽,一旦在这样的医疗机构有了话语权,就自然有了无尽的病人来源,以及通往权贵阶层的金钥匙,所以,多少毕业生、海归生绞尽脑汁进这些三甲医院。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在每个三甲医院,只有一个院长,在一个医院的领导下面,每个科室只有一个主任,比如六院的眼科再大,也只能有一个主任,而基于权力的高度垄断,科室的人事、手术安排、物资采购等主要权力基本上集大成于一身。由于卫生体制的高度管制,医生一旦进入科室,不出意外,基本上是一生都在这里渡过,而这一生的盼头,可能就盼着成为主任,于是就会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感。一旦离开,便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面,前面是多么诱人的光景,而现实是多么残酷的煎熬,于是,各种斗争策略、新式武器和阴谋诡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棉絮事件的发生就不是个案,不是偶然,而是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也就不难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防止类似的事件继续发生,看来,放松卫生体制的管制不失为一个思路。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人在担心医疗市场化带来的弊端,比如医疗欺诈。

    最要命的是,以担忧市场化为幌子,拿着权力不放,舍不得既得利益,从而排斥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