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大学请吃饭是免不了,搁在古代就是金榜题名少不了大操大办。虽然现在可能顶多就是个纸榜提名,但后事倒是越办越铺张。一点也不夸张的说,爸爸妈妈可能会前所未有的慷慨。当然这大方有可能是被逼,畏于某些既定的传统,本来是挺高兴的事儿,最后弄得大伙都烦了。
没错,说的就是谢师宴。不过谢师宴其实也不光是谢师,主要是一众的亲戚朋友,同学好友的借机聚会。但准大学生是主角,有一个人也是,那就是教你的老师。谢师宴没有谢师在某些人看来是极没面子的事,一定得把老师拉到席上喝几杯。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底稍微殷实的学生来讲,老师不捧场好像太丢脸了。
于是就有老师吃酒吃得反胃的,想要休息几天,奈何被人家父母逼到家里给拉走了。你想啊,通知书一下来,差不多就那么个时间。今天张三家,明天李四,不去吧,不是被说成嫌贫爱富就是被怀疑为对谁有偏见。当了老师看到学生一个个学有所成当然高兴,然而越是名师越要面对饭局的苦恼。
别说是老师,就是那些毕业生也要东串串西串串,一个暑假下来少不了要赴几次会。几年见识过那阵势,今天张三家在这地方办,有多少人送礼,现场停了多少车,来了多少贵宾。明天李四家办,规模一定比张三家差,还要发动关系,把所有教过的老师都请来。这样老师就能坐一桌,然后准大学生过去一个个敬酒,可能连脸都记不得了。但家长在那边笑吟吟的,觉得倍儿有面子。
就这些个事儿吧,没见到几个人能免俗。但不能说全没有,有人考试完了就直接去外地旅行了,有人干脆就只是一家人小聚一顿就算了,还有人把操办的钱直接给孩子,让小子自己处理。这些个做法我个人觉得还有人情味儿一些。你若真想感谢老师,你一个人和老师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就行了。一顿酒席能喝出啥来呢?你又不会酒后吐真言,让老师热泪盈眶。
爸爸妈妈满脑子就是,这辈子就这一次咱一定要好好办一办,这个想法一点都没错。但庆祝的方式可以根据以上方案稍微那么创新一点。大家都去订酒席,真是便宜了酒店,本来生意就好做,它丫的还跟着涨价。推出各种不同的名堂,你不选最贵的那一套吧,好像显得你特寒颤。
既然根本就谈不上感恩那回事儿,这谢师宴也没必要挂羊头卖狗肉了。既然它慢慢成了有钱人攀排场的游戏,咱何必凑那个热闹呢?那些跟老师有感情的还是有感情,那些跟老师没感情的,喝过酒之后还能及记起谁呢?自古中国人的酒酒肉肉的这回事,说白了就是吃面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