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江商报:突围失利OR厚积薄发?(一)

(2009-09-06 03:36:46)
标签:

楚都

长江商报

半老徐娘

楚天都市报

江城

杂谈

分类: 政治。生活。谎言

三年前,原本平静的武汉报纸格局倏然打破,一本叫做《长江商报》的东西瞬间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主流生活驱动力”,“ 国际流行640mm对开版式”,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当时的商报定位不可谓不高贵,目标不可谓不宏大,于是这也一度令向来沉寂安逸的江城报业为之侧目,同行们也纷纷心生警戒。

然而三年过去了,整个的市民眼里,“江城四小”只不过变成了“江城五小”,碍着坊间传言的其发行量不过十万份,不及楚都的五分之一的情况,这一小恐怕还得加上勉强一词。于是重又回到河水不犯井水的旧时格局,楚天都市报一家独大不知延至何年何月方能休呢?

曾经信誓旦旦,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的商报同仁们如今又是怎么纠结复杂的心态呢?我不知道,但我想说我真的对他们有信心,原因很多我得慢慢道来。值此创刊三周年之际,它动作频频,民生社会做的风生水起,版式的革新也一直在继续。社会的反响我不好自说自话,但只单看那从来无猛不报的大楚网有多少头条出自此报就可见一斑了。单看这姿态和拼劲想必搁着谁也不敢轻瞧,更何况量变到质变从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关于楚都:半老徐娘,姿色犹存

不是鄙人冒犯楚都人,倘若不是由着惯性,由着它在江城早已立足十余载,难以想象真真切切有多少人愿意去看它,又到底是些什么人?耐着性子看了一阵子的楚都,不得不感慨,退位让贤吧,你早已是半老徐娘,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年纪了。想起当年读高中时的一则趣事,同学在课堂上看《南方周末》,被地理老师发现,遂予以没收。临末了还不忘对着满堂的学子们来一句:“《南方周末》是你们看的吗?那是那些没事做的老年人,端着茶晒太阳看的。”当时满堂狂笑,我却心生疑窦。如今想来,兴许是记忆偏差,老师调侃的是楚天都市报也不一定。

社会责任,海量的信息,我一直觉得这个才是楚都人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那些信息不管是粗俗也好,高尚也罢,无聊也好;肤浅也好,深度也罢,总之不可谓不繁多,我要是没事干也喜欢把拿着它一遍遍看些故事看着消遣消遣。而且好处还在于你看这份报纸基本不会错过每一天武汉发生的那些个事儿和什么重要信息。整个武汉的都市报当中,楚都可谓真的是耳听四周,眼观八方。不知为何感觉独独占尽天时地利,所以常常能出独家新闻。目前来看起码省内新闻这一块其它四小恐怕真的是很难与之抗衡。

再说到公益,这一点真的很赞,每年的新生助学活动,毕业生招聘会,下岗职工招聘会往往都是楚都做主导,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其他的几家这时则往往观望的倾向大于竞争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大哥人脉实在太广,其他几位小弟都不大敢怎么掺和,还是有其它隐情。思来想去或许有一个原因能解释点什么,看这五家时至今日跨出武汉的依然只有楚都一家,并且据说江城之外的销量可是也能跟武汉地区平分秋色。

深一点讲就是什么呢?资源,人脉,没错,这就是楚都十年来积累下的宝贵的财富,它也是足够让其它四位愣头小子穷追猛赶尚且自叹弗如望洋兴叹的资本了。

两个优势自然要拼命保住,其它的我真的就不会奢望了。总的来说,我并不喜欢读,也不看好它,不管有多少人说武汉是市民城市,有多少人喜欢看这种报纸,或者它的销量有多么多么庞大之类的鬼马理论。我依然不能想象在一个号称中部崛起领跑者的城市里,它的报业又是以这么一家小家子气的报纸领航。

 

下集预告:武汉晚报:小资们的新闻纸,小众OR大众这是个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