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低,停产就不赔钱吗?还真不是!

标签:
市场营销风斯若石油价格战页岩油负债经营 |
分类: 营销杂谈 |
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就在沙特和俄罗斯还在僵持不下,各自都把责任推给对方的时候,美国以及美国页岩油开采企业却已经坐不住了。4月1日,美国惠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
Corp)已经正式向法院提起破产保护。一方面,美国方面肯定不甘于国内页岩油企业受到石油价格战的波及伤害,另一方面,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则在谋划着把美国也纳入到“石油减产计划”当中。
鉴于石油作为能源刚性需求的特殊性,此次沙特发起的“石油价格大战”已经不再是商业层面的竞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次政治,能源话语权的较量。什么事一牵扯到政治,就会复杂的更多,有机会另写一篇来讨论吧,下面主要来说说本次石油价格战,为什么美国页岩油企业会承受莫大的压力。
按照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理解:当石油价格低于开采成本价的时候,最多就是暂时停产,等过一段价格上扬在重新复工不就是了,最多,就是期间工人的工资问题,偌大的石油企业,总不会因为暂停一段时间就破产倒闭吧?
中国人的心理之中,负债经营的逻辑并不是很清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念,但是美国人会这么想吗?当然不会!2008年的次贷危机已经告诉了世人“透支消费”有可能产生的弊端,而美国油企承受不住价格战,实际上也是“透支消费”惹的祸。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停产并非必然带来破产的结果。虽然会失去暂时的销售额,但是也不再有生产成本,本来,最多也就是没有产生利润而已。如果算上一些必要的费用(如工资等),那么企业也就是小亏。但是,如果企业是靠借贷来完成前期融资,美国页岩油企业的整体债务是以百亿美元作为单位来计算的,且不说债务到期的偿还问题,仅利息这一项,就足以让停产的企业承受不起了。
实际上,虽然沙特在2014年针对美国页岩油企业发起的“石油价格战”虽然没有获胜,但是却从某种程度上整体提高了美国油企的金融风险。再加上全球并没有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中真正恢复过来,2020石油价格战让美国页岩油产业陷入“危机”,只不过是几种合理可能性中的之一。
所以,如果抛开石油产业不谈,我们应当如何去看待企业“负债经营”的理念呢?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一种理论:不赚钱没关系,只要能一直融到资,就能够把竞争对手耗死。结论可能没错,但是“融到资”的理由是什么呢?
对于项目方而言,能够赚到钱的都喜欢“债权融资”,而对于投资方而言,风险高的“债权投资”则更稳妥。美国油企面临债务危机所带来的“破产大潮”,说明投资方并没有绝对看好这一项目方向,并没有用“股权投资”的方式介入到项目当中。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今天的结果——当话语权不在自己口中的时候,就会发生“市场不可抗力”所带来的“灾难”。也许,美国油企高估了自身对原油市场的控制力,这才是他们本次危机的本质原因。
本文的结论开始有点清晰了:负债经营,必须有赢利能力作为支撑,而对于很多产业而言,赢利能力或许和企业本身的生产制造能力并非绝对的线性关系,而取决于企业对于市场的控制力。
是美国页岩油的品质不如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品吗?或者,真的是开采成本的问题吗?还是融资成本导致的压力让美国油企“扛不住了”呢?
每次“泡沫”的破灭都会在短暂的时间之内让市场趋于理性,多留意那些“巨头”之间的对抗,也许会让我们领悟到很多我们原本没有想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