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动力」没道理舶来的猴头都火得起来,楸子反而没地位吧?
标签:
文玩核桃文玩核动力楸子核桃崇洋媚外文化 |
分类: 文体娱乐 |
很多喜欢麻核桃的朋友都
“不大看得起”楸子核桃,第一是因为价格,第二则是因为楸子核桃的“非主流属性”。在我个人观点来看,事实上这恰恰说明了,目前的文玩儿核桃市场是一个由商人带动的市场而不是一个由文化带动的兴趣爱好,或者说,现在很多文玩儿核桃的爱好者已经和盲目喜欢钻石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了——他们花大价钱买这些器物,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而是因为商家的广告、炒作。
当然,我也承认相比较于麻核桃,楸子核桃确实“非主流”一些,但是看着如今各个文玩儿市场上猴头核桃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各个商家都在标榜着“美国原产猴头”,我真的觉得有些搞笑——中国的文玩儿产品难道要美国原产才算正宗吗?
我不是歧视外国产品,而是在乎文玩儿里面的文化内涵。如果说菩提,那么很多就是来自于海外,这个本身就是有文化典故来历的,但是如果说文玩儿核桃,把猴头核桃捧到一个高位而不提楸子——这肯定不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而是商人的伎俩。
从根本上来说,楸子核桃一直没有成为商家热炒的商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楸子核桃难以“量产”。对于商家来说,他们肯定原因销售成本低、产量大、好炒作的商品,麻核桃可以通过嫁接量产,一个批量出来几十棵上百棵树所结的核桃纹理是相近的,这样会让炒作成本和配对儿成本都降低许多。而楸子核桃则不同,即便嫁接,楸子核桃的果实能够成为“文玩儿”的肯能性也不是绝对的。
个头肯定是爱好者们对于文玩儿核桃的最基本的要求,要么大到可以配对儿盘玩儿,要么就小的可以做成手串儿,但楸子核桃的问题就在于——个头大的很少,个头小的也不多,真正多的反而个头处于中间阶段的——既无法配对儿,穿串儿又显得大……,量产可能性的降低,让商家失去了炒作的热情,因此,楸子核桃虽然比猴头核桃更具有文玩儿核桃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但是却还不如猴头核桃在市场上更有“声音”。
按照常理来说,无法量产的核桃应该算“小众核桃”的范畴当中,应该是价格更高且更受目前的收藏级的爱好者所喜爱的,那么为什么楸子核桃一直就火不起来呢?我认为答案很简单——因为缺乏了商家的炒作,爱好者们不容易看到,也不容易买到。
拿北京的潘家园来举例,那里的摊位想要卖文玩儿核桃,麦穗虎头的入手批发价可能几毛钱一个,但是可以卖到至少十元一对儿,摊主稍微上点心,自己配好对儿,卖个三五十也不是没有可能——这种生意不管能赚多少钱,但是操作起来简单。而楸子却不同,因为无法量产的原因,即便是商家,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大批量地进货某一品种的楸子的,再加上楸子核桃的形状与纹理非常有个性,配对儿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在潘家园基本看不到楸子核桃卖,即便有个别商户在卖,要么就是一堆核桃在那里让买家自挑自选,要么就是要价巨贵,再有就是配对儿没法看……
我喜欢楸子核桃,但是我并不排斥麻核桃与铁核桃,我只是觉得楸子核桃应该在中国文玩儿核桃市场里有它自己应有的地位——没道理美国的核桃都能火起来,被中国古人盘过的核桃品种反而火不起来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