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成功的原因会不会是:太在乎具体执行步骤而忘记了掌握方法

(2019-12-09 13:42:58)
标签:

市场营销

成功学

方法论

管理学

心理学

分类: 营销杂谈
你不成功的原因会不会是:太在乎具体执行步骤而忘记了掌握方法

  在谈到管理学的时候,很多人会把“道”与“术”作为理解等级的衡量标准,这里面,“道”指的是方法,“术”指的是执行。客观地讲,目前的商业世界瞬息万变,很多被历史经验验证过的方法未必适用于现在的具体执行,因此,在商业管理这一专业领域,“道”与“术”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以至于很多人干脆放弃了对“道”的学习与研究,而简单的就依靠“术”来完成商业运作。

  相对来说,执行肯定是“更简单”的。开发廊的老板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小工变成大工之后,自己去对面开了另一间发廊;开公关公、广告司的老板也会经常担心下面的客户经理带着客户走了去重新自立门户……,用最直白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担心”,最关键的点就在于这样的企业只有“执行”而没有“方法”,执行是具体的,执行者参与过一两次整体流程,就会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那么,以为自己学会了企业“全部技能”的员工去“单干”,试图赚更多的钱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我们现在都在说创新,都在说专利、知识产权、品牌、IP……,不同时代的名词或许不同,但是就本质而言,我们可以称这些为“壁垒”,而建立壁垒,则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道”之一。

你不成功的原因会不会是:太在乎具体执行步骤而忘记了掌握方法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品牌和知识产权是属于公司名下的,那么员工即便掌握了一部分和企业运营有关的技能甚至是客户,就一定能够另一门户并成为原公司的竞争对手吗?换位一下,也就不难知道,只要公司通过所掌握的资源建立起来了“壁垒”,具备了竞争优势,那么也就不会担心员工跳槽、甚至可以期待人才主动上门自荐了吧?

  由大而小,从企业层面回到个人层面,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在执行之前,多想想“方法”的价值呢?

  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去参加一次面试,距离和交通状况都是很熟悉的,那么是不是就一定可以保证准时到达面试现场呢?堵车、地铁坏了、交通管制、事故……是不是都有可能成为“意外”而导致因为迟到而无法面试呢?驾车、公交、步行……这些是属于执行层面的东西,其实是每个人都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的技能;至于这次“面试事件”中的“道”,也就是方法,并不是指“采取哪种更有把握的方式去完成行程”,而是“在一切发生之前,就要最大化地考虑到事情的不确定性,寻找并采纳风险最小,可实施性最高的解决方案”。采用哪种交通工具、方式属于“执行”,而“卡着点去”,还是“把午饭就安排在面试单位附近吃,以免错过下午的时间”则是“方法”。

你不成功的原因会不会是:太在乎具体执行步骤而忘记了掌握方法

  在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培训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话题是我经常讲的:“当你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的时候,那么至少要保证在规定时间进行了一半的时候就把工作结果呈现给领导”。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学生朋友领会了我的意思,实际上我给他们讲的并不是一种“做法”,而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如果做对了,那么缩短了时间必然会得到企业、领导的更多认可,如果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好,至少还有另一半时间来修改、调整。将工作结果呈现上去,才能够让领导进行判断,否则,做的好与不好、对与错,又如何能够得知呢?

  人们总是会在潜意识的作用下选择“更懒惰”的行为,“去执行”比起“思考+执行”来说,肯定要更简单,所以人们总是会“懒得思考”。但是人生毕竟不是一天两天,如果我们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的话,其实,掌握了方法,要比懂得执行重要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