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李建成、诸葛亮……,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帝?

标签:
市场营销管理学成功经验历史成功学 |
分类: 营销杂谈 |
如果你看到本文的标题,认为我要讨论历史的话……,其实我只是想借助历史故事来说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与人们意识当中的问题。在讨论之前,我必须要表明的一点是:我认为历史只是故事,因为并没有足够的直接证据证明史书中所记录的“历史”真的就是那样发生的,因此,我也只是从“故事”的角度去展开我的论述。
项羽被塑造了成了个“万人敌”的英雄,但是他输给了“有些无赖”的刘邦;李建成是李渊钦点的继承人,却因为开始学习打理朝政而放开了兵权,输给了比自己更“狠”的兄弟李世民;诸葛亮受托于刘备,但是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威望与能力而继承蜀国的帝位,反而处处受到了“扶不起来”的刘禅的掣肘……,项羽、李建成、诸葛亮,在历史故事中都是很有可能成为皇帝、很可惜没有成为皇帝的人,这里面的缘由何在呢?
我们总在说“成王败寇”,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也是会崇拜那些首富、创业英雄……,甚至很多“励志”的舆论也在鼓舞着人们去学习、效仿这些成功的“大人物”——当一个人成功了,你总结他过往的一切都会成为在总结他成功的经验——然而成功的人总是极少、极少的,如果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话——那些失败的人的所作所为真的都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吗?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历朝历代一共有过多少总人口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但是能够当上皇帝的能有多少呢?用“千”来做单位都已经很夸张了吧……,所以,项羽也好、李建成也好、诸葛亮也好,在我们用“当皇帝”作为考量标准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和历史中的大多数人一样的,只是输给了那很小很小的数字比例,我想,他们只是没有成为那千万分之一或者亿分之一的人吧……
于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很平和地思考一下,对比起自己与本文提到的这三位古人,我们比他们的“同期成就”到底差了多少呢?天壤之别?判若云泥?如果他们各自的历史都无法以“成功”来形容,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自己呢?
当然,我是不同意用“失败”来形容任何“历史记载中有名有姓”的人物的,无论是出现在史书还是传说故事当中,能够被后世的千万人知道,他们一点都不失败,但他们确实又没有成为中国历史当中的帝王……,我们呢?如果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远远比不上这些历史人物,那么我们到底可以凭什么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首富”或者是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呢?
没成为皇帝并不丢人,真正的“丢人”或许是“没有成为自己”。诸葛亮没有遵循“刘备的成功经验”,但是他成为了被后人赞叹的“天下第一智者”;刘禅没有遵循“刘备的成功经验”,却依旧在诸葛亮在世的时间里做着自己的“快乐皇帝”,所以,评价成功与否的或者成功与否真的在于“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吗?
如果我么相信实证主义,相信数字统计的话,就应该知道:当皇帝的是少数人、成功的也是少数人,无论项羽有多厉害、多努力,他也只是刘邦建立汉朝时天下所有人口所组成的分母之一。在当今社会中,成功的人也是极少数的,同理,也许你很努力,曾经很接近成功,但是从概率的角度,你更大的可能性还是成为“分母的组成部分”。
所以,是不是我们可以不迷信“成功”,不“迷信”成功经验,我们应当去学习,无论是从别人的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当中,我们都可以去学习,但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成为“成功的他们”,而是让我们可以更快乐地成为“开心的自己”。
我们不可能像刘邦、李世民、刘禅那样成为一国之君,但是我们却一定可以活的比他们更自信、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