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2019-01-10 13:51:20)
标签:

市场营销

社会

正能量

社会心理学

舆论

分类: 营销杂谈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最近的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包含了两件有关“师德”的事情,一件是“学生在多年以后打了小时打过自己的老师”,另一件则是“某运动队的教练在公众场合用球砸躺在地上的球员”,在媒体、网络、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事情被视频记录传播于公众面前,也让人们有了更多议论的话题以及想象的空间。

  老师打学生到底算是“师德”还是“失德”呢?这件事情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戒尺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器具,说起来,他就是中国古代老师打学生的用具,不过戒尺的存在以及对戒尺的使用是“有根据的”,老师用戒尺来打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其目的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心火或者虐待。

  从现实角度来说,相信很多现在为人父母的家长在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被家长送到学校,然后家长对老师说“这孩子您该管就管,该打就打……”,这算是一种文化的沿袭,家长“支持”老师打孩子,并不是说愿意自的孩子被体罚、被虐待,“管”是前提,而“打”必须是和“管”联系在一起的。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网上所传播的那个“学生打老师”的事件,学生一方的理由是“老师的打骂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以至于见到这位老师控制不住报复的情绪”。无论学生打老师还是老师打学生其实都是不对的,至于本文标题中所说的“正能量”,指的则是在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或者说消息的时候,读者们并没有一边倒地去责备打孩子老师或者打老师的学生,更多地则是希望能够从十几年、几十年前开始还原事情的真相——当这样的言论占据舆论主流的时候,说明社会文明程度在提升,说明人们不再盲听盲从,而是希望通过事实来理性地对待这个世界。

  教育是一个长期、显性与隐性结合的过程,老师所教授给学生的并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说的现实一点,至少有很多老师把自己的“口音”教给了学生,以至于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外语发音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口音”或许是玩笑了一点,但是……“打人”呢?老师或许觉得“打孩子”是自己的教学手段,但是实际上他的行为本身就是“言传身教”的一部分,如果说暴力的影视作品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话,那么在现实中“上演”的“暴力情节”呢?“被暴力”的对象如果是青少年本身呢?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我们可以说那个打老师的学生所做的是不对的事情,但是如果他的这个“打”就是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的本领”呢?当然,那位学生是成年人,应当有判别是非的能力,可是“把老师教给自己东西用在老师身上”——这本身的逻辑真的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至于那位运动队里面用球砸球员的教练,真的很难理解他的作为到底出于一种什么动机,如果他认为这是“关心运动员”的话,他允许他的“弟子”这么关心他吗?他允许他的孩子这样被孩子的老师“关心”吗?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要忘记,在“授业解惑”之前,老师最应该做到的是“传道”——做人的道理才是一个老师最先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如果一位老师不能够先做到有“师德”,那么他能够教出好学生吗?

  舆论在探讨这个问题,大部分讨论的人在议论着老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对与错”,不再迷信老师,也不一味地同情“弱者学生”,从事实上去找证据,从道理上去辨明一切,或许,这才是媒体要发达起来,能够起到监督作用的价值吧。





作者风斯若 微信号 fengsiruo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更多原创营销好文章

扫描下图关注“风营销”

公众号:windmarketing

“失德”、“师德”与从中看到的社会正能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