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离得近”的人更容易迟到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迟到心理学社交心理信用 |
分类: 营销杂谈 |
在我身边的人当中,大多数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相对守时的人,去远的地方约见人很少迟到,反倒是去近的地方,甚至是自家楼下的咖啡馆,迟到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因为个人习惯,我身边的朋友基本都是“守时的人”,所以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大概率不守时事件”,就显得很有趣了。
为什么守时的人会在“离得近”的时候迟到呢,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守时”!在路途较远的时候,为了保证自己“守时”,这些有好习惯的人会给自己留出很多的“富裕时间”,以应对交通及其他情况引起的时间延误。而假如约定的地点离自己很近,人们会“默认”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无穷低,认为自己只要比计划时间早一点点动身就好,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很小的事件——有人用客梯搬家具——就有可能导致迟到。
对于“最有把握”的事情,人们的关注度往往会没有那么高,在古代战争以及现代的体育比赛当中,“轻敌”与“爆冷门”时有发生,其实这就是和上面所说的“迟到现象”基本是一个意思——有的时候,因为事情简单所导致的思想松懈,反而导致了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定义,人们会非常主观地认为某些事件一定发生而某些事件不一定会发生,但是,偶然性之所以被称之为“偶然性”,恰恰是因为它的“不可预见”。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的更开阔一些,其实“距离”并不是仅限于物理空间层面的,还包含了心灵层面的,比如我们约见陌生人时相对会更守时一些,而约见很熟悉的人则会不那么在意具体的时间点。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约见陌生人吃午饭,我们会定好具体的时间,而回父母家吃午饭,则时间多半会定成“我午饭之前肯定回去”或者“您就等着我回去做饭吧”——心灵的距离也会让我们在“距离更近”时“迟到”……
是因为“更有把握”、“更亲近”就变得“不那么在意了”?还是真的因为“距离更近”而增加了“守时”的难度?答案不言而喻。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守时的一方,在对方迟到让你等候的时间内,你会怎么想呢?你希望“距离更近的对方”迟到吗?心理学其实是游戏,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果你不希望你等的“对方”迟到,那么你也许就很容易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迟到”了!
回到本文的主题“迟到”,其实还有一个有趣的延伸现象:如果路途足够长(比如3个小时的车程),那么即使你迟到一些时间(15分钟)也会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毕竟这么远的距离,导致时间延误事件出现的几率是很大的;而当路程很短,比如你在五分钟之内就可以赶到的楼下咖啡店,那么你迟到3分钟在对方看来都是很奇怪甚至不可理解的。迟到15分钟会被原谅,迟到3分钟不被接受——听起来很奇怪,实际上却是经常发生的客观事实——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放大了人们“近距离迟到”的“错误性”,让“近距离迟到”的不良一面更加凸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