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四种有趣的表现形式,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自卑社会心理大众心理 |
分类: 营销杂谈 |
“自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性格缺陷,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像爱显摆、好面子……等其实都是源于自卑心理,比较可怕的一种自卑心理使用“自负”的方式来表现的。“自负”与“自信”不同。自信的人并不害怕别人对自己提出质疑,而且大多数时候只是表现出适度地解释,并不一定要和质疑的人争一个是非曲直,而由自卑而自负的人则不但要和质疑者争个“你死我活”,甚至有可能用“狂躁”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联系社会的发展,“自卑”的表现形式又有了新的变化,比较有趣的是下面四种情况:
用钱来衡量话语权
经常有一些明星的行为会引起人们的议论乃至批评,这个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为自己支持的明星“争辩”,其中比较古怪的一种方式在于辩护者并不试图在道理上和批评明星的人讨论对错,而是简单地说“你一年的工资没有人家一个月多,你有什么资格评论明星?”持这种言论的“自卑者”运用了“代入”的法则,他以为说出这样的话就等于自己和明星一样有钱,用钱就可以压制住对手的言辞与道理。事实上评价一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和钱的多少真的有关系吗?换一种逻辑来看,几乎所有的媒体记者赚的钱都远远少于明星的收入,难道明星们不希望媒体与舆论多多报道自己、多多议论自己吗?像上面那种不相信自己可以讲出道理,而借助别人(明星的财力)来压制讨论对手,其本质心理是出于一种极度的不自信——自信的人会讨论、会争论,会谈出自己看法,而不是搬出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当作“证据”。
你没做到过,凭什么可以批评那些做到的人
之前被朋友问到过一个问题:“一个创业成功的人借助自己的成功之道来讲管理学,和一个从没有经营过企业但是一直在大学讲授企业管理课程的老师,谁讲的管理学更有道理,更正确呢?”在这个问题上,自卑的人会认为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所讲述的管理学才是更正确的。从表面上看,他们坚持的似乎并没有错误——实践出真知嘛。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情——一个创业成功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也是一个在管理学学术领域成功的人。盖茨可以讲述他在微软成功的经历,但是一个管理学教师不但可以讲盖茨在微软的管理,也可以讲乔布斯在苹果的管理、可以讲扎克伯格在脸书的管理……。自卑者在这类事件上所表现出的心态是:他做不到的事情,就认为别人也做不到——他做不到在成功之前就掌握管理学,于是就认为别人也不可能在成功之前掌握管理学。这种自卑,往往会以“固执”作为外在表象。
动不动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不客气地说,那些在互联网上极力、大肆宣扬传播“研究导弹的收入不如卖茶叶蛋的”、“一个国家不能够让戏子……”这类主题的人,大都是由很严重的自卑倾向的。正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一种自卑的心态当中,所以才会把一些本来很小的事情扩大到无穷大,这样才能完成他们对那些他们平时“嫉妒羡慕恨”的人的“绝对攻击”。按照正常的逻辑,只有革命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谁规定了研究导弹的人收入就一定要高过卖茶叶蛋的?梅兰芳也是这些人口中的“戏子”,难道他蓄须明志的气节不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吗?——这是正常的逻辑,但是自卑的人是不会这么想的,他们只会抓住个案,然后“代表全社会”,站在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高度去批判那些强过他们许多许多的人。
总是能够找到“不可行性”
这是一个比较隐蔽的“自卑表现形式”,处在这种心态里的自卑者,往往会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面对任何一个事件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所发表的看法并不是如何把事情办成,而是这个事情办不成的可能性都有哪些。其实谁都知道,任何一件需要决策的事情,办不成的可能性要比办成的可能性大很多,在这个时候,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到达目的地,而不是要得出“因为诸多困难,我们无法到达目的地”的结论。正常的人会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提出改进型的建议,处于自卑心态当中的人则只提意见,不提建议。因为他们本身的目的并不是把这个事情做成,参与讨论,是他们引起关注,试图摆脱自卑心理的途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对他们的反对意见提出“建议或解答的话”,自卑者不但不会认为这是善意的讨论,反而会把这些当作攻击来还击。
最后的话
有人认为自卑是因为“无知”而产生的心理意识,而我人为自卑不但和“无知”有关,并且和“不承认自己无知”关联更大。关心一下身边的朋友,如果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自卑”的心理,如果实在帮不上忙,至少也要让自己离“自卑”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