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好奇号发现有机分子”畅想一下火星的未来

标签:
市场营销好奇号火星有机分子外星移民 |
分类: 营销杂谈 |
日前,美国宇航局宣称“好奇号”探测车在火星岩层中发现了“有机分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火星上的一个小小发现,让地球上的人们有了更加大胆想象的空间。鉴于现在的阴谋与阴谋论太多,所以我们先假定这次火星发现并不是人为的撒谎,并且,也不是因为随探测装备一同降落的地球生命“污染了”火星的环境,那么,这次新发现到底会带来什么呢?
当然,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火星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有着在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能,虽然只是“可能”,但想想就是一个让人激动的话题——就如同掌握了造船技术与海洋知识的人类当年发现了美洲大陆一样,人类的生存空间似乎又可以拓展了。于是我们可以有了关于商业市场的第一想象空间——人类移民火星的一切所需物资与移民方法。
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类地生命曾经存在的话,那么也就从极大程度上说明了火星上会有水。虽然也许火星上的水都处于地层深处,但是对于人类而言,有水就意味着植物在火星本地存在的可能。由此,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与科技实力,完全可以在目前投入研发适合在火星种植且可以成为人类食物的植物以及栽培方法。此外,开采火星地下水也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投入方向。当然,交通运输也是重要的环节,那么研究载人航天飞船以及可以在火星上低成本飞行的光伏车、光伏飞船也是很值得投入的长线计划了。
即便可以解决人类在火星居住的基础条件问题,人类移民外星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所以,在第一反应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其他呢?比如,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矿物开采?
如果火星上可以打造出简单的可供人类居住的环境的话,是否可以把火星作为一个中转站,让人类的脚步可以在宇宙空间迈的更远呢?既然无法保证大多数人类都可以适应火星的生活,那么也许把火星作为一个自然的“地球空间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一部分有实力的国家、企业进行投入,先在火星上进行小规模的建设,然后逐步发展……
说回市场,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一个存储量远超地球的矿藏基地,如果能够在不破自然环境(虽然不大可能,而且自然环境是指宇宙环境显得很有趣)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开采,那么即便不移民,恐怕对地球上的人类也是很有好处的。最重要的是,火星将发挥它中转站的价值,把相当一部分存在排污的工作放在火星上完成,将成品运回地球,是不是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地球的环境呢?
所以,思考一下,尽管“好奇号”带来的是火星存在类地生命的“证据”,但是实际上却可以刺激地球上很多产业的发展,比如航天产业链的全部环节、比如生命基因研究的全部环节、比如恶劣条件下的农作物种植、比如太空环境下的矿物开采与加工、比如火星地貌上的建筑3D打印……,甚至连小学生的教育方面也要有这对“火星知识”相关方面的调整了吧?
也许最终火星并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移民星球,而变成了一个“工业星球”,把会给地球带来污染的生产制造都放到火星上……,哈!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法律的制定,在一切的一切开始之前,不要让那些西方企业对所有的太空资源都宣誓了所有权——虽然看来是个搞笑的逻辑,但是却很有可能带来很大的问题。鉴于这些问题需要解决,太空武器产业链似乎也应该发展起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