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对中兴通讯出口管制事件”说起
标签:
市场营销风营销芯片产业全球市场中兴 |
分类: 营销杂谈 |
最近几天,“美国对中兴通讯出口管制事件”成为了媒体渠道等热议的话题,一方面,我们其实都知道美国人的真正目的到底在哪里,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有很多声音在说:这是美国人帮助我们下了决心,要搞好自己的IC产业,不再依赖进口。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遭遇突发事件的中兴通讯肯定是要经受阵痛的,但是在经历痛苦的同时,无论是中兴通讯还是其他有志于国家进步的人确实应当从积极的一面去考虑问题——被动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优质产品与产能,就可以不必依赖于“并不友善的合作伙伴”。
从国际市场方面来看,美国肯定不会坐视自己的“领地”一点点变小,美国人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来保住自己“老大”的位置,中兴通讯本次遇到的事件不大可能只是个案,随着美国人的“非理性市场意识”逐渐增强,也许会有很多处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会遭受冲击或波及。
在这里,我们不妨拿武器来做一个思考的比较:对于商业化的美国政府来说,其实武器也是一种商品,但是,即便是面对极高的回报价值,美国也不可能把自己最顶尖最前沿的武器完整售卖给他认为“有威胁”、“敌对”的国家。中国想要在军事方面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必须依靠自己的科研、技术、生产制造……来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化武器,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依赖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一切所有国家。
那么IC产业呢?或者其他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产品呢?我们是不是应当有决心像开发自己的军事装备一样打造出一片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呢?
眼下的市场可以分为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有“垄断性质背景”的“绝对化市场”,比如操作系统、各种IT应用……,这种市场的领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是规则的修改者,他们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几乎可以不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声音;另一种则是更加温和的“合作型市场”,牵扯到生产制造的企业大都处于合作型市场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越是高科技的制造流程,就越依赖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的现象。
制人或者受制于人都是相对的,真正的垄断是不可能存在的,接近垄断、排他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少,产品极大丰富的市场所带来的,是竞品与替代品之间的不断循环反复。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除了尽量保证自己的企业“不可替代”之外,一定也要将上下游合作伙伴控制在“可替代”的概念之内。
本次“中兴通讯”时间等于是给所有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即便现在企业的发展已经很顺畅了,我们还是要继续寻找更多的备选合作方案与合作伙伴!如果再往更深的层次去考虑,那就是我们一定要把“突破”、“科研”、“创新”……这样的概念真正重视起来,只提到日程上是不够的,而是应当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一步步去实现。
我们强调“与时俱进”,或许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是仅限于意识层面或者是精神文明领域的,而实际上,“与时俱进”当然更包括我们在新时代、新时间节点上所要做的一切。对于美国政府的各种伎俩,既然他们用出来了,我们就应当给出正面的答复和回击——当然,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也许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但是我们应该有这个决心和准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