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超级大脑不应该是超级电脑

标签:
风营销市场营销人工智能ai改变世界 |
分类: 营销杂谈 |
我不知道这篇文字应该归类于“人工智能”领域、社会心理学领域还是文化领域,我也不是想证明别人是错的,只是就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我认为很“奇怪”的逻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应该是三十多年前吧,那个时候电视开始在国内普及开,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类型的关于智力比赛内容的节目被搬到的电视屏幕上,并引起了一个基数很大的人群的广泛思考。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关于智力的竞赛包含了记忆力的比赛、计算能力的比赛等等。小时候的我曾经也佩服过那些能够知道一个英文单词在字典中有八百种解释的人,也试图模仿过那些乘法心算快过计算器的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抛开那些“摆拍”的逻辑不谈,我越来越觉得这种关于人类“超级大脑”的比赛是一件非常无聊且没有意义的事情。
比速度,跑的再快的人能够快得过汽车、飞机、火箭?比记忆力,无论是什么记忆宫殿啊、画面记忆法啊……,真的比得过照相机?比计算能力,如果人脑真的能快过电脑,那么人类研发电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肯定有人会拿体育比赛来反驳我,认为即便快不过汽车,人类的跑步比赛也是对自身极限的一种挑战——我承认这是对的,同时——我也没有说人类就不应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心算能力或者身体……,我想说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人类自身的一些行为。我们应该把一些无意义的表现视为“超级英雄”般的?还是应该真的去比试一下人脑最强的部分呢?我认为真正的超级大脑真的不应该去比试那些已经肯定输给计算机的项目,而应该比试那些真正属于人类的项目。
世界似乎已经不再需要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了,因为我们有了网络搜索引擎,再强大的人类大脑也无法和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去比较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但是,当你试着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我该如何获得成功?”、“这个罪案的凶手是谁?”、“宇宙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认为搜索引擎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吗?而我,恰恰认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探索,才应当是目前阶段人类超级大脑应该比试的项目。
如果用一个词汇来描述的话,我认为人类超级大脑的比赛题目应当是“关于特定结果的解决方案的完成”——比如“如何让社区门口的早点摊儿销售额在一个月内翻三倍”?比如“如何能够策划一场完美而又充满惊喜的婚礼”?比如……
在上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和班主任有过关于文科理科的讨论,当时我的观点是:我认为对于一个正常生活的人类来说,关于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学到初中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这个人不打算当一个“科学家”的话,高中以后的数理化知识基本与他的生活无关——尽管当年老师非常“鄙视”我的观点,但是看看今天的社会,我不会承认我是错的。所谓的“超级大脑”比赛也是一样,我真的不知道背下某个英文单词的八百种解释到底和一个人的生活有很么关系,或者能够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一百万位到底能够代表什么……,即便能够代表一些什么,那也是“网红”层面的,而并非属于人类智力、智慧、智商层面的。
从媒体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来考虑,我认为目前的社会不宜夸大对大多数人无用的“超级”的概念,无论是“超级什么”,如果它只是一个属于小众层面的、与大多数人生活无关的,那么它就只能停留在表演的层面,而不是生活。过于夸大这种属于表演层级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在报道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如果我们是在讨论开发心智方面的问题,那么也许锻炼记忆力、计算能力都是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现实中,特别是在工作或者研究中,我们真的有更好的工具!为什么很多的影视作品会在片头加上“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字样?可能一方面是为了规避版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当年《少林寺》的播出导致大批青少年“不知所以”地去少林寺拜师学艺现象。
世界越来越复杂,而因为媒体的发达,人们会接触到越来越多自己不懂得、不了解的东西,人们会发现新的兴趣爱好,也会被没见过的骗局欺骗——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电脑,我们有自己的逻辑而不是固定的程序。
所以,如果你能看到、看懂本文,就完全不必去羡慕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超级大脑”,他们费了很多心力去记忆、计算的东西,远不如你“手指轻击键盘、快门”来的轻松——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后一篇:【夫妻影评】《西游伏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