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的三个境界: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2018-03-11 11:50:34)
标签:

风营销

市场营销

读书

答案

问题

分类: 营销杂谈
读书的三个境界: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并不是要否定、攻击别人,本文只是谈谈我个人对于读书的看法。在我看来,“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非常有道理的,只要你读书,总会有收获。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说武侠小说是闲书,读了浪费时间,不知道他们在今天会怎么评价金庸这位文学家……

  我认为读书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读作者”,第二层境界是“认同感”,第三层境界是“找问题”。

  “读作者”境界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偏爱某个作者的作品。处在这个境界层次的读者相对来说不是阅读的爱好者,更像是作者的粉丝,这种现象并非只发生于当代,即便是在古代,也会有很多冒名的作品出现,就是因为冒用某位名作者会让作品无论好坏都受到欢迎;“读作者”的第二个层次则在于喜欢把看过的书的作者挂在嘴边,在和别人聊天时,总会说:某某某写的某某书中曾经说……。

读书的三个境界: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无关对错,但是“读作者”境界的这两个层次都会让人们在阅读时产生“偏见”,第一个层次中,每一位作者所写的作品都是有限的,想要读更多的书,就必须去接触更多的作者,这会让那些粉丝最初的“坚持”显得很搞笑;第二个层次中,因为要获得更多的认同,特别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所以会导致读者更容易去读那些“名著”,这样在谈及作者时才会获得外界的肯定,但是不要忘记,任何名家都是从“不名”开始的,如果只是读“大家”的作品,会让我们在第一时间错过很多“未来的名作”!

  “寻认同”的境界肯定比“读作者”要高深一些了。这些读者往往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与人生经历,在阅读的时候,这些读者会喜欢那些更贴近自己真实经历的作品。比如一位失恋的民国人士很有可能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读《红楼梦》而不是《水浒传》就是这个道理。

  “寻认同”的读者的阅读面会宽广于“读作者”的读者。但是因为“寻认同”的心理,这类读者会更喜欢那些企业传记、名人生平、励志故事之类的读物。整体来说,我不会说读这些书不好,但是在阅读“成功类”书籍的时候往往会让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成功是必然的——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有钱、有名……。“鸡汤”这两个字能够不因为食物而是因为思想而在现代人当中广泛流传,其实本质当中就是这种“寻认同”的读者群体在某种程度上的功劳。如果不能够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发现自身的不足,那么我会觉得“寻认同”境界的读者只能是停留在阅读爱好者这一范围之中,无法真的从阅读中找到能够升华自己思想的东西。

读书的三个境界: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最后要说的是“找问题”。这个境界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找答案”,第二个层次才是“找问题”。

  “找答案”的概念是比较好理解的,我相信大多数人读书、学习都是为了找到某个答案,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你在书中找到的答案,都是别人的答案,如果你有机会面临完全一样的问题的时候,这个答案可能帮得上忙,但是,你真的会遇到和作者所描述的完全一样的问题吗?或者,如果我们找不到所谓的“答案”呢?

  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找问题”,并不是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去给书籍挑错别字或者去指摘作者的观点有哪里不正确,而是要在阅读中、阅读后开动我们的大脑,看看我们在这本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联想到、发现哪些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情感有关的东西,只有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能让我们从阅读中真正获益。这里所说的“变成自己的”,并不是你能背诵出书的作者或者书中的段落,而是你真的在阅读之后想通了哪些本来你没有想通的问题,同时有想到了哪些新的可以为自己带来收获的问题……

  答案只能带来结果,并不会让人进步,让人们进步的是因对外界感知而提出的问题。世界那么大,我们谁都没有办法却获得关于一切的直接经验,书籍带给我们的是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是要我们发现问题而再去探索答案的。

  真正让我们进步的,是从问题到答案的过程,你觉得呢?






作者风斯若 微信号 fengsiruo
读书的三个境界: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更多原创营销好文章

扫描下图关注“风营销”

公众号:windmarketing

读书的三个境界:你修炼到了第几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