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小镇之内
标签:
特色小镇地方营销城市营销市场营销风营销 |
分类: 营销杂谈 |
做市场工作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而特色小镇则是现在最值得被关注的营销热点之一。在我看来,特色小镇理念的提出,并不同于之前的城市营销,特色小镇并不应当是一个只能作为口号的概念,而是应当是一个结果。
最简单地说,一个城镇的特色化概念可以在一天策划成型,然后再花一个月通过媒体告知全世界。而特色小镇却不是这样,从调研、规划、建设、经营、再建设、扩大经营……的整体角度来看,从想法到特色小镇的真正出现,可能要花上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特色小镇是一个小镇,也不是一个小镇。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还有人把特色小镇理解成“一个非常具体的限定范围的建筑及产业群落”,这个概念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对的,但是从特色小镇的终极目标来看,至少是不完整的。
我一直觉得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资源整合,现在我觉得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比如,我们想要建设一个户外旅游休闲主题的特色小镇:
到小镇上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户外运动,但是小镇的周边如果有山的话,那么山地类的户外项目就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一部分了。登山、徒步、露营、骑行、攀岩、定向……很多户外项目都可以落地于山地,这让主题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而小镇呢,小镇上可以开展的项目可以包含:户外用品的展示销售、户外安全的培训、户外项目的培训、去往山地的班车、户外节……,更不要说本来就应该包含的旅游食宿服务了。在一定的辐射半径之内,小镇的服务可以和远处的山地成为很好的配合,相得益彰。即便是喜欢山地露营的人,也是需要给养的,这让小镇的存在成为了整个山地户外运动的基地。
有一些户外项目是不需要太多的人为开发的,比如徒步、穿越、探洞,但这并不意味着山地户外项目不需要一个相对临近的大本营,这至少关系到安全与救援的问题。
所以,看上去小镇是小镇,山地是山地,但是我们建设的这个户外特色小镇实际上是超出了小镇的道路与市政建设范畴的,甚至这个外延可以很远很远。
把话题回归到结论上,为什么即便是远处的山地也能成为特色小镇的组成部分呢?答案只有一个:消费!在我看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只是为了几处见诸报端的图片文字,而是为了地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整体发展。小镇之外的户外营地依旧属于“特色”,是因为前来进行户外运动的人会把消费留在小镇当中,并且会把户外运动所包含的健康休闲理念融入到小镇的文化当中。
近来的一些文献在谈到特色小镇的时候都非常关注“落地”的问题,我觉得这种务实的态度才是保证特色小镇理念真正成功的基石。可能不同的人对“落地”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是在我看来,特色小镇的“落地”并不是我们在地方上做了哪些硬件建设,而是一个由硬件建设带动软件、内容发展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如果一座特色小镇建成之后,对当地的经济、人口、文明没有大的的改变的话,那么我认为这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能够算是及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国家来讲是如此,对于城镇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支撑我们进行特色小镇建设的一定不是某些概念,而是这些概念所带来的“数字”上的改变。
后一篇: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效率”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