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理解“创新”的“创”

标签:
市场营销风营销创新创造创业 |
分类: 营销杂谈 |
就目前的全球发展来说,创新应当是一切的前提,也是一切的结果,但是在我看来,大多数时候的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创新这个词汇中“创”的含义,在更多的时候,人们明显把“新”就当做了“创新”,认为一切的“新”都是由“创”带来的。
创的内涵,相对于目前的国内企业,在我看来就是“闭门造车”。其理由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调动我们的开创性思维方式
当有机会获得海量外部信息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不去参考,如果只是考虑结果,那么可参考的信息量越大越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创”,我们得越过“匠”的级别才能进入创造的阶段,在执行之前,我们先得有一种“不借助外力,自己取得突破”的精神境界。“闭门造车”的模式,最积极的一面儿就是让我们学习、学会“突破自己”。
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制造差异化,或者说,比起突破自己,找到市场上的差异点要容易的多。“闭门造车”隔断的是我们从外界抄袭的可能,让我们的头脑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为后续真正的执行打好一切基础。
二、“闭门造车”别忘了“出门合辙”
“闭门造车”被发展成了一个贬义成语,那是因为人们总忘了它的下一句“出门合辙”。古代有“车同轨”的说法,只有合辙的车才能适应路的宽度,才能让行驶和道路使用的效率达到最高。所以说“闭门造车”只是一个过程,如果不能达到“出门合辙”,那并不是真正的“闭门造车”。
用现代的话语来解释,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创新”的时候“闭门造车”,但是我们所制定的战略、产品、服务等等必须在推出时完全能够被市场所接受,这才是“出门合辙”。做到这一点,就对我们的“闭门造车”提出了真正的要求。
三、“闭门造车”?你得先有“门”、先有“造车”的工具和材料
具备了工具和材料,才有了“造车”的可能,有了“门”,我们才知道可以关闭什么。所以“闭门造车”并不是说在我们白手起家的时候就在那里凭空臆想,而是说我们必须在这一切之前有了一定基础和积累。
“闭门”,意味着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院子,“造车”不是造船,也表明了我们知道最基本车和船的区别。谈到“闭门造车”,其实已经表明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即将推出的产品甚至是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
了解了最基础的市场需求与自身的能力,隔断外界的噪音,我们才真的可以开始“创造”。在本文的立意之中,“闭门造车”的反义词是“东施效颦”,如果不把门关起来,我们总是免不了会看到比我们漂亮的西施,人的基本心理诉求总是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去学习我们认为美好和成功的事物,学习是创造的前提,但创造并不等于学习,更不是“东施效颦”式的抄袭。
武侠小说中的一代宗师总要在闭关之后才可以开创流派,这属于故事传说,但是这种故事传说能够为大家所接受又恰恰说明了一切的外因需要作用于内因,并通过内因把所有的力量爆发出来。所以,当你知道了车与船的区别,当你有了足够的积累修一座院子的时候,不妨试试关起门,也许,你的创新从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
前一篇:为什么企业要做适度的营销?
后一篇:我如何理解“创新”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