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光是因为砸缸出名的吗?

(2017-08-11 10:21:05)
标签:

风营销

市场营销

司马光

成功案例

品牌

分类: 营销杂谈
司马光是因为砸缸出名的吗?

  且不去探讨司马光在政治、文化领域的成就,也不去关心司马光砸缸事情的真伪,我想说的是: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小司马光因为救了小朋友而彰显了自己的卓越才智,那么为什么故事的名字不叫“司马光救人”、“司马光救同伴”,而是叫“司马光砸缸”呢?

  其实讨论这个话题是想说一下我对现实中人们对于“成功案例”的看法,在很多的时候,人们,特别是媒体,总是看到了成功案例中最光鲜的一面,却并没有看到成功案例背后、没有在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内涵,这难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我们假定有一位十岁的小朋友,而他的家里恰好有一个鱼缸,更巧的是小朋友养了一只时常捧在手中的金丝熊。一天,小朋友捧着金丝熊来到鱼缸前,一不小心金丝熊掉到了鱼缸里,这时他忽然想到了自己听说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于是毫不犹豫地拿起多宝阁里面家长收藏的翡翠,打破了鱼缸……

  实际上,我们有没有告诉过小朋友,司马光砸缸的目的并不是打破水缸,而是要救人呢?而要救这只金丝熊,他也不用打破鱼缸,只要伸手把小动物捞上来就可以了……?

  现在,放眼望去,我们在身边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像上面的小朋友一样的创业者,我本人就看过很多带着这种痕迹的商业计划书——看到了一些成功案例的表面,却没有领会那些成功案例的思想。

  在之前的《风营销》当中,我曾经多次谈及“成功案例无用”的话题,在措辞方面,可能我有一些绝对化,今天要特地在这篇文章里修正一下:我所说的成功案例无用,是指照搬别人的商业模型无用,要学习的,是这些成功者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他们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值得担心的是,通常我们只能看到已经发生且摆在表面上的事物,而无法了解事物背后的思考逻辑,像苹果公司为什么选择苹果作为自己的名称和LOGO,市面上就流行着很多种解释的方法,相比较而言,我更倾向于“在黄页中APPLE排名更靠前一些”的说法,但是我相信什么或者你相信什么是没用的,实际上即使我们有人说对了苹果公司名称的来由,还是无法创造出一个同样成功的企业来。

  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乔布斯思考问题的方法。

  任何环境里都是有可能发生个案的,上面那个为了救金丝熊而打破鱼缸的小朋友,有可能因为“学以致用”而被表扬,也有可能因为害死了价值很高的金鱼而遭到责备;对于创业者而言,有可能因为直接的模仿而引起关注,也有可能因为模仿而被人批评的一无是处。

  所以,司马光不是因为砸缸而出名的,而是因为他救了小朋友,才让人们知道了他“砸缸”的故事。那么,如果从成就、从成功案例的角度而言,为什么很多人更容易把“砸缸”而不是《资治通鉴》和司马光联系在一起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风斯若 微信号 fengsiruo
司马光是因为砸缸出名的吗?


更多原创营销好文章

扫描下图关注“风营销”

公众号:windmarketing

司马光是因为砸缸出名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