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从物物交换到争夺用户的时间

(2017-06-11 18:31:53)
标签:

风营销

市场营销

目标受众

时间

精准

分类: 营销杂谈
市场:从物物交换到争夺用户的时间

  如果说还有什么对穷人富人、聪明人笨人、忙人闲人、勤快人懒人……是公平的话,就是每天24小时的时间,无论怎么样,在地球上,你也没有办法把你一天的时间变长或者变短……,所以,从市场的角度而言,争夺客户的财富,争夺资金、货币的流向还简单一些,争夺用户的时间则成为了最复杂、最有趣也最有说服力的竞争结果标准。

  在很古的古代,市场是由物物交换来构建的,在这个时候,或许人们对于占领乃至统治市场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夸张一点说,那时候人们在市场上做交易的被动心态大于主动心态,每一笔交易都是为了需求。而实际上,站在我们今天的文明去思考过去,人们物物交换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在物物交换的体系当中,到底是谁在定义“等价”的概念?

  那个时候的人们,可能会考虑到物品的稀少,生产、饲养的难易度,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时间,实际上人们是用生产一种物品的时间来兑换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时间。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争夺用户的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广告。

市场:从物物交换到争夺用户的时间

  我所能理解的、也能够解释的最古老的广告就是商铺的招牌。把这些招牌、幌子挂在店铺之外,辅以醒目的色彩,固然可以说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实际上就是占据了路过这一地段并观看了这些招牌的人的时间。也许这个时间只是短短的一两秒钟,但只有占据了用户(潜在用户)的这一两秒钟,才让后面的消费成为了可能。

  进化到今天,广告已经完全摆出了一副“我就是要占领大家时间”的姿态,什么碎片化时间、空闲时间……等名词的出现正式基于这一道理,占据了用户的时间,等于占据了他们的一部分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值钱的呢?

  文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当可以消磨时间的各种游戏、应用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真正争夺用户时间的战斗开始了……

  一个人可能在一百家或者更多的平台注册过,这使得这一百家网络平台都可以把这个人计算到自己的用户数量当中,但是实际上一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无限的“时间消费”。我玩儿过一千个游戏,不代表我能同时玩儿这一千个游戏,更不代表我能在一天之内玩儿遍这一千个游戏。于是,所有的运营商们都希望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停留的时间更长一点,正是这一点,导致了这些平台不能无休止地播放用户不喜欢的广告,而必须引入用户喜欢,能够让用户停留的内容。

  如果我们计算所有一切一切的货币是时间的话,那么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新媒体的出现无法动摇传统电视台的地位——因为依旧有大把用户把时间花费在了传统电视节目上!

市场:从物物交换到争夺用户的时间

  再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营销:为什么现在要做影视植入营销?——只是因为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影视节目上,而市场营销必须跟着能够占领用户时间的内容走!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算感性的话,我想再谈谈我对“时间与市场”理性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三维生物,我们被困在了一个只有长宽高的宇宙当中,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无法突破长宽高以外的其他维度,这也正是时光无法倒流,覆水难收的道理所在。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一切竞争都是三维的。在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有高维度的生物入侵我们的世界,结果对于人类将是灾难性的。时间正是独立于长宽高之外的另一维度(当然关于时间还有其他的自然科学解释方式,不过那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争夺用户的时间虽然不能让市场提高自身的维度,却可以接近超现实,或者是至少是接近于摆脱目前的“三维红海”竞争。

  从争夺领地、人口,到争夺最优质的物资,再到争夺最新科技……,直到现在,开始争夺用户的时间……。商场如战场,其实人类正在不知不觉地试图参与到突破自身物理极限的竞争当中。

  如果时间是可争夺的?那么下一步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分配用户的时间?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像科幻电影里演的那样,卖命有了新的解释,时间成为了唯一的货币……

  我不认为人类有突破三维空间的那一天,就好像我从不觉得理论中的二维生物可以到我们的世界里来一样……,但是,即便是这样,去争夺别人的时间?想想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更多原创营销好文章

扫描下图关注“风营销”

公众号:windmarketing

市场:从物物交换到争夺用户的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