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商刷单是一种绝对有效的营销手段,可惜被玩儿坏了

(2017-05-15 13:02:31)
标签:

市场营销

风营销

风斯若

电商

刷单

分类: 营销杂谈
电商刷单是一种绝对有效的营销手段,可惜被玩儿坏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同样是走夜路,同样只有你一个人走在一个灯光有明有暗的社区之中,如果你所处的地理位置刚好是你家所在的社区,你会觉得安全感高于你在陌生的地区。即便你所居住的社区在城市之中所处的位置更偏僻,也不会改变你的这种安全认同感?

  这种“认同”的概念,其实是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也正是目前“场景化”营销的源头。

  在还没有互联网的“从前”,也有一些“场景”说明了“认同”对于商业销售的价值:

  对于走街串巷的小贩而言,最开心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有人围到自己的货车前问东问西了,即使这些询问的人并没有真正购买,但是当有人聚拢过来,其他的人也围过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我想几十年前的小贩并不不知道“场景化营销”的概念,甚至也没有用过“认同感”这个词,但是他却一定知道一个道理:冷清的摊子前面会更冷清,热闹的摊子前面会更热闹。

  同样是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们总是会去街边的饭馆吃饭。我不知道别人一定会怎么样,但是每当我和朋友一起挑选用餐的饭馆的时候,总是会选择那些用餐者更多一些的地方。虽然我这个人很讨厌把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待上,但是我也不会在饭点儿选择那些没有一个顾客的饭馆就餐。因为我会觉得:在用餐高峰期这个饭馆一个人都没有,要么是他们的饭菜质量有问题,要么是他们的服务有问题,肯定是有很多人尝试过之后才选择不来的,我为什么不吸取“前人”的经验呢?

  我一直在说:互联网只是工具,电商只是一种广告传播形式,本质上电商和实体店铺是没有区别的,所以,电商产业中就出现了“刷单”这一专业工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做生意“找托儿”是一种营销手段,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我并不想评价“刷单”。我想说的还是“刷单”所造成的“摊位前”热闹的场景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认同感”。认同感实际上是一种对于经验的升华,经验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但具备了经验的时候,都会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

  还有一个在近期很火的事件可以借鉴——虽然是在互联网时代,但这件事情依旧和网络无关——关于电影票房的号召力,很多媒体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一部电影上映,如果在第一天就有高票房的信息曝出,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它的票房也不会太差,所以各个方面都运用种种手段来打造出“首日高票房”的概念,以造成“摊位前很热闹”的景象。

  其实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的摊位前虽然没有那么热闹,但是前来光顾的是某位明星人物,明星身前“热闹”也转移到了“摊位前”……,甚至是用软文宣传的方式也是一种增加“认同感”的手段。

  就像我上面说的,我认为“花钱找托儿”是一种营销手段,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有两个问题还是需要引起整个消费领域所有管理人士的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无节制地“找托儿”会不会降低整体认同感?为此我问过一些朋友,他们认为以前在电商平台买东西的时候会非常关注“销量”这一关键字,因为他们认为销量大且非差评评论多的产品必然意味可以信任,因为有那么多的先行者先去试错了,前人的经验会增加他们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认同感,但是当“刷单”的概念被媒体、被电商平台一再提及并批评的时候,他们认为电商中“产品销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对于电商的认同又完完全全地回到了“价格”这一单一概念当中。

  所以可能最开始采取“刷单”、“刷销量”的电商们确实取得了一些竞争上的优势,但是如果更多的商家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当“托儿”的数量超过了消费者的数量,人们的认同感并不会增加,反而会因为疑虑而减少。

  电商虽然一直在号称自身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所以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接触消费大众,但是没有商家不喜欢高利润的,所以电商们也都在担心陷入价格战——毕竟更容易让商人开心的比较方式是“拼挣钱”而不是“拼省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刷单的商家也在无意中碰伤了那些真的靠销售产生销量的店铺,让后者的真实数据也变成了被消费者怀疑的对象,这,对于整个产业带来的压力就有些大了。

  一个产业领域的整体发展就像一棵大树,而每一家商户就是一片树叶,树越大,树叶获得生存的可能性才会越高。我知道在目前状况下想让所有人自觉公平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至少我们应该多想一想。

  关于第一个问题多少有些批判的意味,第二问题我选择有建设性的:在如此的现实条件下,属于你的企业的“认同感”应该如何建立呢?

  我觉得电商只是一个目前比较热,比较好理解的概念,但是实际上每一家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想特指一下我所熟悉的市场营销领域:每一家公司的网站上都罗列出了自己服务过的客户,一些有客户关系和执行能力的团队被挖来挖去……,好吧,即便是大家都摆出一副“门庭若市”的样子,但是其实呢?你的企业真的因为做了这些业绩就提升了吗?就多赚钱了吗?

  凭借科技、服务争取消费者的认同感是当今全球化的商业发展趋势,实际上科技服务都是在强调“专业度”。“刷销量”是营销手段,是一种包装,但真的能够获得客户订单是产品本身,能够说服客户也并不是广告或推广,而是企业在专业领域的“认同感”。

  我认为,在商场之中,竞争会是永远多元化的,但是能够活得好且活得长久的企业必须靠自己的专业度来说服打动客户。而且,我想说的专业度恰恰是面对消费者时非专业角度的说服。说我们的大米好吃,不用像消费者解释大米的基因序列组合;说我们的手机硬件好,不用像消费者解释硬件中塑料的化学方程式——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场景化”的营销、增加消费者的认同感,实际上是要给他们“熟悉”的感觉。

  具体到今天的话题,我们不妨一起想想什么是创新——在如今的环境下,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与别不同的方法,为我们的消费者创造出一种场景,增加他们“熟悉”的感觉,增加他们的认同感。





更多原创营销好文章

扫描下图关注“风营销”

公众号:windmarketing

电商刷单是一种绝对有效的营销手段,可惜被玩儿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